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关系调查的要点与方法

公共关系调查的要点与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说,公共关系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社会环境状况调查、组织内外相关公众的调查、组织自身形象调查及传播媒介状况调查。因此,公共关系工作调查必须将相关公众调查作为其工作的重点。(三)组织自身形象调查组织自身形象是指相关公众对组织的看法与评价的综合情况,这是公共关系调查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项系统的公共关系研究工作,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相当广泛而丰富,涉及组织公共关系的目标、主体和客体,也涉及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社会环境等。但公共关系调查的关键还是要围绕组织展开深入调查,把握公众对组织的认识和评价,研究分析组织所处的环境。一般来说,公共关系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社会环境状况调查、组织内外相关公众的调查、组织自身形象调查及传播媒介状况调查。

(一)社会环境状况调查

公共关系中的社会环境是指与组织发生联系的各类公众和社会条件的总和。收集本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各种信息,对本组织的生存发展和经营策略的制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国家颁布的各项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及国家政治经济发展规划。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宏观政策,与社会组织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发展变化趋势,地方政府机构和法律部门颁布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根据发展需要新出台的行业调整计划、新颁布的法律和法规。

(2)行业发展趋势。对某一组织的发展战略而言,关注本行业发展趋势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影响各行业变化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因此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各行业的影响分析,是调查各行业变化趋势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调查工作也会围绕加入世贸组织后,该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展开,为自己将要制定的战略搜集参考资料和依据。

(3)同行业情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组织通过调查当前本行业呈现的主要竞争态势以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并总结经验与教训,从而与自己各方面做参照,掌握组织的发展机会,消除潜在的威胁。

(二)组织内外相关公众调查

在公共关系工作中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知己知彼”,而知彼更是关键。因此,公共关系工作调查必须将相关公众调查作为其工作的重点。

1.组织外部公众的调查

组织外部的公众调查一般要掌握以下四种资料。

(1)背景资料。这是指公众的姓名、年龄、性别、籍贯、住址、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情况、家庭情况等。

(2)知晓度资料。这是指公众对某一问题、某一事件、某一形势、某项计划、某段时间的知晓程度。

(3)态度资料。这是指公众对各种对象的态度。

(4)行为资料。这是指公众就某个问题正在或者已经采取行动的情况。

★案例

美国亨氏集团多次召开“母亲座谈会”

美国亨氏集团与我国合资在广州建立婴幼儿食品厂。但是,生产什么样的食品来开拓广阔的中国市场呢?筹建食品厂的初期,亨氏集团做了大量调查工作,多次召开“母亲座谈会”,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广泛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征求母亲对婴儿产品的建议,摸清各类食品在婴儿哺养中的利弊。之后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研究,根据母亲们提出的意见,试制了些样品,免费提供给一些托幼单位试用;收集征求社会各界对产品的意见、要求,相应地调整原料配比,他们还针对中国儿童食物缺少微量元素、造成儿童营养不平衡及影响身体发育的现状,在食品中加进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如锌、钙和铁等,食品配方更趋合理,使产品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普遍受到中国母亲的青睐。于是,亨氏婴儿营养米粉等系列产品迅速走进千千万万中国家庭。

(资料来源:美国亨氏集团多次召开“母亲座谈”,公共关系传媒论坛,2012年3月.)

2.组织内部公众的调查

公共关系的宗旨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因此除了了解外部公众的情况外,还应掌握组织内部公众的心理、人际关系及凝聚力的情况。组织内聚力主要反映组织内部公众所形成的组织意识、相互合作的气氛以及对组织产生的向心力,这是衡量一个组织战斗力高低的尺度。公共关系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组织内部意见,把握其思想脉搏,并了解其思想情绪。(www.xing528.com)

(三)组织自身形象调查

组织自身形象是指相关公众对组织的看法与评价的综合情况,这是公共关系调查的重要内容。因为形象对于任何一个组织的意义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于从事产品生产与经营的组织来说更是如此。良好的形象能帮助组织赢得更多消费者、投资者及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支持。组织自身形象包括自我期望形象和实际社会形象两个方面。

1.自我期望形象

自我期望形象是指组织自身期望建立的形象,即上至组织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对组织形象的期望与看法。领导决策者决定着组织发展的总目标与战略方向;员工则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工作态度与热情直接影响组织的发展。自我期望形象是公共关系的内在驱动力和努力方向,在组织现实条件的允许范围内,期望越高,组织内聚力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越大。

2.实际社会形象

实际社会形象指的是公众对组织现实行为与政策的评价与看法,涉及相关公众对组织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倾向情况。

(1)知名度和美誉度。知名度是公众对组织信息的知晓程度,即公众对社会组织名称、方针政策、基本职能、产品服务、经营状况等基本信息知晓与了解的情况。

美誉度即公众对组织在产品服务、经营管理、社会责任承担、行为活动等方面的表现所持的满意、支持、信任与赞誉的程度。

除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共关系人员还可对公众的行为倾向情况作出分析与预测,即努力了解与把握公众对组织的产品、服务、政策、行为已经或准备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2)组织形象地位测量。在把握组织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可以绘制直观的组织形象地位图,并借此确定组织的努力方向与工作重点。

(3)组织形象要素分析。组织形象要素指的是会影响组织形象好坏的相关因素。对于不同性质与类型的组织而言,因公众要求与评价标准的不同,形象要素指标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四)传播媒介状况调查

★案例

伊利的新媒体营销革命

伊利集团与众多新媒体进行深度合作,展开了一场新媒体营销革命。由伊利集团与CCTV.COM共同发起的“有我中国强——寻找我的奥运坐标”大型网络公益签名活动通过CCTV.COM正式上线。通过架设虚拟网络空间的“中国版图”,网民只要登录活动网页,就可以在版图的任意地区标注自己的名字,并上传自己的手写签名和奥运祝福。此活动创新的互动设计和充分的情感诉求在奥运活动铺天盖地之际迅速聚集了网络人气。

每一次公共关系活动结束以后都要对其产生的效果进行细致的调查,从中总结规律,获得经验教训,为后续的公共关系活动提供借鉴。

首先,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各新闻媒体对本组织的报道材料,仔细分析报道的新闻媒体的档次、报道的时机,公众对该媒体的认可程度以及对报道内容的关注程度,新闻媒体报道对公众消费行为产生多大的影响等。

其次,要对本组织自我期望形象和实际形象进行调查分析。所谓组织自我期望形象,是指一个组织期望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具有的形象,它反映组织的理想与奋斗目标;组织的实际形象是指组织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实际形象,是公众对组织的真实评价。两者一般存在一定的差距。指出其差距,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这要通过衡量组织形象的两个指标即知名度和美誉度来实现。

最后,对公众的来信、来访、电子邮件、投诉电话等要进行深刻的分析与调查,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以指导后续的公共关系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