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沟通的地位和作用
1.语言沟通是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仪式典礼、会务会议、婚丧嫁娶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和民间民俗活动中,正确的语言沟通最为重要。语言沟通是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个组织在与公众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中形成的。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组织与公众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相互关系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组织与公众双方角色不同、利益差异;另一方面,双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的目的与利益是一致的。语言沟通应充分考虑参加活动的组织与公众的利益与目的,尊重各方的情感与需求,双方应在交流中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2.语言沟通是公共关系中一种特殊的思想和活动
众所周知,语言沟通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受思想支配的,说什么,怎样说,都要三思而后行,绝不能信口开河。公共关系的语言沟通活动,既不同于学校教师的课堂授课,也不同于领导在大会上做报告,更不同于群众大会上的自由演讲。语言沟通的各方,必须按语言沟通活动的游戏规则——形式规范与内容要求,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二)公共关系语言沟通的特点
1.传播性
语言沟通活动也是一种信息沟通与传播行为。在语言沟通活动中,公共主体通过语言沟通这一形式,将活动的内容信息传递给公众,以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对于语言沟通活动,公共主体与公众信息的双向沟通与传播,直接影响语言沟通活动的状态与效果。
2.广泛性
一方面,语言沟通与传播广泛地存在于主体各种活动的行为和过程中,并贯穿于其整个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另一方面,对于公众客体而言也具有广泛性。因为语言沟通活动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个人、群体和组织,既可以是已经与主体发生关系的任何公众,也可以是将要或有可能发生关系的潜在公众。
3.整体性
语言沟通活动的信息沟通,其宗旨是使公众全面地了解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并通过信息沟通,使语言沟通活动获得社会的承认和公众的赞许,从而提高自身的声誉和知名度。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活动的整体形象,要将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纳入整体进行全面、系统、周密的分析、研究、思考,以使公众对其产生整体性认识。信息沟通并不是要单纯地传递信息,而是要使公众对其各方面都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4.长期性(www.xing528.com)
语言沟通活动的信息与传播,是由主体、公众、传播三个要素构成的。要使这三个要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现一种运作有序、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形态,需要长期、反复的探索与磨合。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社会认可并负有盛名的语言沟通活动,都是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实现三个要素有机结合的。就三个要素的结构而言,公共组织是活动的主体,公众是客体,联结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信息沟通与传播。这三个要素构成了语言沟通活动的基本范畴,语言沟通活动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都是围绕着这三者的关系层面展开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5.目的性
任何语言沟通活动的信息都有既定的目的性。每一次语言沟通活动在预设阶段,就要确定传递什么信息、怎样传播信息等目标,并在活动过程中努力将预设目标和设想变成行动。信息沟通是连接公共主体与公众的桥梁,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与手段。语言沟通活动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流与分享。主体与客体之间正是通过这种双向信息交流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同目标。
(三)公共关系语言沟通的要求
1.公共关系语言沟通的情感表现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评价和体验。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在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情感分析他人的情感。因此,在公共关系活动中,情感是语言沟通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语言沟通活动中,公共主体与公众的情感都会受对方行为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对于值得信赖、有好感的公共主体的语言信息,公众比较容易和乐意接受,而对于不满意、不信任的公共主体的语言信息则比较容易反感、抵触甚至反制。同样,在交流过程中,公众的行为也对公共主体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以致使公众的语言信息对于公共主体产生不同的效果。
语言沟通的情感信息伴随着信息内容传递的全过程,交流双方在接收信息内容的同时,也在接受伴随而来的情感信息。这些信息将迅速地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心理,使其情感发生变化。因此,在公共主体与公众的语言沟通中,各自传递给对方的应是真诚的情感信息、真实的信息内容。这对于实现语言沟通活动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实践中的许多案例表明,不同的情感信息传递,所产生和反馈的效应也不同,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当然,在公共主体与公众的语言交流中,情感表达要适度,过冷过热的情感表露、过多过少的情感因素,都会事与愿违,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情感表达的适度,一是要把握好与理性信息内容相适应的情感程度,二是要注意情感表达的自然与得体,努力做到“情见于辞,情发于声,情寓于意,情融于理”。
2.公共关系语言沟通的文明礼貌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礼貌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遵循的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公共关系语言沟通活动中,文明礼貌首先体现在语言交流双方的真诚。“真”是指所传递的信息要真实可靠;“诚”是指语言交流双方的态度要诚恳。这种真诚更多时候表现在一些看似并不很重要的所谓“小事”上,出自内心的真诚会在一些细小和微不足道的事情上表现出真心实意,体现出对受众方的文明礼貌。
公共关系语言沟通活动中,虚心与谦和是文明礼貌的又一体现。虚心与谦和是一种美德,是组织发展和个人进步的重要保障。如在语言沟通活动中,主体方以良好的形象,再加以语言沟通上的虚心与谦和,就能对公众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具体地说,就是在谈吐上对公众的尊重和对事实的诚实,对自身及其组织恰如其分的评价以及对公众中所发生的误解予以宽容与谅解。只有这样,公共主体与公众才能达到相互谅解、相互容忍与和谐共处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