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后,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国的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一整套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方针与政策。195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总路线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采取和平的方法和赎买政策,通过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循序渐进地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见中国过渡时期国家资本主义)。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把企业的改造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资本家实行定息制度,公私合营企业基本上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取得了基本胜利(见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个体农民经济逐步地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是过渡时期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领导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土地改革以后,立即引导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的道路。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农民的觉悟程度,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方式,即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为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把个体农民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见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中国共产党采用了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同的基本原则,并根据个体手工业的特点,采取了由手工业劳动者从供销方面组织起来的供销合作小组,发展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完全的社会主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循序渐进的步骤和形式(见中国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结合进行的。1953~1957年,中国胜利地进行了以156项大型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为顺利地进行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物质前提。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工作中也有某些缺点和偏差。如对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等。但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几亿人口的大国,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确是一个伟大历史性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不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而且以许多经过实践检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新原理,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www.xing528.com)
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尖锐而复杂的阶级斗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不断克服资产阶级的抵抗中向前发展的。把千百年来习惯于小生产的个体农民与手工业者吸引到社会主义道路上来和组织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中,也要经历两条道路的严重斗争。这场斗争的实质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谁战胜谁的问题。由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方针与政策,使生产资料公有化的革命变革,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要求,从而使社会主义道路战胜了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级战胜了资产阶级。1956年,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基本胜利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土地上基本确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