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竞争不再是区域范围内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作为一个更大的城市群经济实体在更广阔的开放式空间范围内参与全球竞争。因此,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是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共同作用的产物。
一般来说,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经济发展核心城市,整合带动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间,通过资源整合互换,并借助于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络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不断加强城市个体间的联接,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利益共同体”。
从全球化视角看,现代区域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市群已经成为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点。目前,世界有影响力的城市群主要有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Boswash)、北美五大湖城市群(The Great Lakes Megalopolis)、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圣地亚哥-旧金山城市群(简称圣圣,Sansan)、英国的伦敦城市群、法国的巴黎城市群、德国的莱茵-鲁尔城市群、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此外,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全球也有较强的影响力。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简称“波士华”,分布于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它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一系列大城市为中心地带,其间分布的萨默尔维尔、普罗维登斯、伍斯特、纽黑文、帕特森、特伦顿、威明尔顿等城市,将上述特大中心城市连成一体,在长约965公里、宽 100多公里的地带上,形成一个由5个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超大型城市群。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5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90%以上。虽然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5%,却集中了美国总人口的20%左右。它是美国经济核心地带,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更是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由于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殊功能,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城市之间形成极为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又被称为“大湖区城市群”,它从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其间分布有匹兹堡、克利夫兰、托利多、底特律等大中城市以及众多小城市,城市总数达40多个。
英国的伦敦城市群集中了英国4个主要大城市即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和10多个中小城市,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该城市群由伦敦大城市圈、伯明翰城市经济圈、利物浦城市经济圈、曼彻斯特城市经济圈、利兹城市经济圈组成,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该城市群总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4%;人口3600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 64.2%,英国大约80%左右的经济总量集中于此。
法国巴黎城市群是以巴黎为核心城市,沿塞纳河而形成的包括鲁昂、勒阿弗尔等城市在内的带状城市群,这个城市群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 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它是法国为了限制巴黎大都市区的扩展,改变原来向心聚集发展的城市结构,沿塞纳河下游在更大范围内规划布局工业和人口而形成的带状城市群。
日本城市群被称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由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组成,涉及大、中、小城市总数达300多个。三大都市圈以及各主要城市各具特色,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其中,东京作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东京的城市功能是综合性的,是日本最大的工业、金融、商业、政治、文化中心,被认为是“纽约+华盛顿+硅谷+底特律”型的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世界大城市。“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包括东京、横滨、川崎、名古屋、大阪、神户、京都等大城市,全日本11座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0座分布在该城市群区域内。这个带状城市群长约600公里,宽约100公里,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左右。它集中了日本工业企业和工业就业人数的2/3、工业产值的3/4和国民收入的2/3。(www.xing528.com)
从世界有影响力城市群的发展经验来看,其首先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一般都具有港口、水资源丰富等先决条件;其次,中心城市的带动极为关键,城市群成员间联动机制的有效性是决定城市群抱团发展的关键;再次,这些城市群十分关注联动区域产业发展和要素资源配置的互补性、差异性等问题,并在求同存异中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分工协作体系。
客观来看,无论是经济一体化理论,还是经济圈、城市群发展的实践,早期的理论与实践都源自西方和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其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艰辛曲折,需要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看,现代工业都是依托城市而发展的,产业链是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解决城市扩张、人口膨胀、就业困难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世界有影响力城市群的发展经验表明,根据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现实情况准确地进行产业定位,进而建立有效率的产业链、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可以有效减少“阴影效应”。就此,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应根据自身的现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进行全面定位,关键是注重产业的融合配套,在区域间实现产业多样化发展以及错位分工,进而形成产业互动发展的格局。
鉴往知来,砺行致远。总的来说,借鉴世界范围内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助推新时代中国城市群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可以总结包括世界各国在城市化和城市群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确保我们在城市群建设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同时,结合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也有助于我们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之路。总体而言,任何一种理论和发展模式并非“拿来”即可用,而是要领会其内涵和实质,才能更好地为我所用。
综上所述,未来中国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关注区域经济“集合体”的协调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并通过加强区域成员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产业结构以及资源人才资金等要素实现最优配置,进而推动“圈”“群”经济集约化发展。长此以往,中国城市群必将早日蝶变为世界级城市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