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塑造大太原:实现三步走策略

塑造大太原:实现三步走策略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上述规划和山西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战略安排,太原都市区将致力打造“双城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在2021年山西两会上,山西省再次强调,将创新机制推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同时在迈好“第一步” 的基础上,“大太原都市圈”建设必然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迈出第二步、第三步……

塑造大太原:实现三步走策略

城市崛起看经济,经济振兴看中心;中心城市引擎强,带动成圈属当然。自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无数经济圈、城市圈、都市圈的发展和壮大,似乎都证明了这样的一条铁律。

2020年,尽管太原经济总体呈现出明显的“V型反转”态势,但作为省会城市,其GDP总量仅为4153.25亿元,不及周边省会城市,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2020年GDP已经破万亿,河北省会石家庄2020年的GDP为5935.1亿元。诚然,西安和石家庄都是人口过千万的城市,而太原人口还不足500万,理论上没有多大的可比性。但倘若再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太原2020年GDP总量比深圳市龙岗区的4744.49亿元还差近600亿元。客观地说,太原的经济总量显然有待提升。

从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角度看,早在2005年,山西省就提出了建设“大太原都市圈”的目标,并明确了太原市与晋中榆次区“同城化”发展的方向,然后再通过太原和榆次向外辐射介休孝义汾阳阳泉、忻州、原平等地市。但多年实践证明,“大太原都市圈”圈内各城市间的合作愿望和紧密度,显然还没达到能够凝成紧密经济圈的标准。尤其是经济圈核心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还不足以稳定支撑起“圈”的闭环和稳固性。

唯有脚踏实地,方能步步为营。以2017年11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太原都市区规划(2016-2035年)》为标志,太原都市区这一提法和筹划,可谓加入了更多的新时代元素,也更符合山西省和太原市的发展实际。或者说,要想建成大太原都市圈,实现太原的振兴和崛起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太原、晋中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是《太原都市区规划(2016-2035年)》实施的责任主体,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重点是发挥太原都市区对全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和山西农谷建设,提升省会城市太原在全国的地位。

依据上述规划和山西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战略安排,太原都市区将致力打造“双城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目前规划范围涵盖太原市六城区、清徐县和阳曲县,晋中市榆次区、太谷县行政管辖范围,面积6503平方公里,其中,“双城”指两个中心城区,包括太原主城区以及太原—晋中共建区。“多组团”指阳曲、泥屯、清徐、徐沟、西谷、修文6个产城融合的城镇组团。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太原主城区的定位是区域性的金融商业文化、科教中心,全省产业转型和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太原-晋中共建区(晋源—小店—榆次)定位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新兴产业集聚区、国际性低碳技术及煤基产业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宜居城市建设主体区。在支持“多组团”发展上,6个产城融合的城镇组团将依托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重点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和新兴产业园区,集聚创新资源、现代产业,引领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着力打造山西创新转型新引擎。

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太原都市区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优化都市区产业布局相结合,把培育产业集群与完善都市区城镇功能、优化组团空间相结合,把推进两化融合、产业融合、军民融合与构建生产性服务中心相结合。其中,太原都市区将遵循“一主一副一区多组团”空间格局,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为核心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载体,以基地、集群为主要形态,以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率先开展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建成国家新型能源基地、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交通一体化方面,将立足“双城多组团”空间格局和架构,全方位构建由航空、都市区高速公路网(两环、七射、七连)、城市快速路网、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网组成的一体化现代交通体系。此外,太原都市区将依托山西平遥、五台山、大同等文化旅游基地的国际影响力,发挥都市区交通区位、历史文化、气候条件和中心城市综合优势,加快培育国际会议、会展、赛事和文化交流等承载服务能力,将太原都市区建成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国际会议会展城市和知名休闲避暑胜地,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都市。

在2021年山西两会上,山西省再次强调,将创新机制推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按照“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一主即太原都市区,打造成为山西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带动全省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地区。三副即大同、长治和临汾三个省域副中心,六市域中心即运城、晋城、阳泉、朔州、忻州、吕梁六个市域中心)布局,突出抓好太原都市区建设,强化省会城市引领辐射作用,深化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国家区域中心城市。(www.xing528.com)

应当肯定的是,经过持续数年的努力,太原都市区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构建路网体系方面,太原首条轨道交通2号线已经正式投运,轨道1号线不日将建成投运,形成太原市轨道交通网“力” 字型骨架;机场与火车站和地铁间接驳的客运网正在形成;立交桥、快速路、高速路越建越长,有效提升了道路品质和通行条件,缓解了过去的拥堵等城市病。在太原榆次同城化方面,重点是围绕太榆一体化发展,拓展太原向东发展空间,同时“双城”也在金融、电信、社保、人才流动医疗认证、基础教育领域的同城化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在创新发展方面,重点是按照国家新区标准,大力破除行政壁垒,深化转型综改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此外,还大力创新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体制机制,支持市域中心城市特色发展,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区划优化调整。

按照规划,到2035年,太原都市区将发展成为国家能源服务及创新中心、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基地、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示范区、太原都市圈(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主体和引领中心。届时,太原都市区将成为引领山西振兴崛起的强力引擎。

从全省一盘棋和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分析,太原都市区的建设必将有效提升太原省会城市的功能和首位度。同时在迈好“第一步” 的基础上,“大太原都市圈”建设必然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迈出第二步、第三步……

从新时代促进中部崛起的更广视域看,山西正由过去的“不东不西”走向“中部崛起”的前台,这既是山西发展面临的重大的战略机遇,更是太原乘势而上提升城市能级和首位度的良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中部地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网络发达、生产要素密集、人力和科教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基础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中,山西位列中部地区第一位。

但从中部地区“培育城市群增长极”的角度看,在中部地区的六大城市群(圈)中,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基础相对牢固,协同机制也比较完善。而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以及太原城市圈的建设,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和提升空间。以太原城市群为例,太原还面临着城市空间有效扩张和城市能级提升等艰巨任务。未来努力的方向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快打造高新科技、创新人才、清洁能源、金融创新的高地,只有这样才能“领跑山西”,最终带动太原城市圈(群)的形成,为山西率先在中部崛起贡献更大力量。

过去多年,山西坊间一直流传:山西,山西,不东不西。言外之意是,山西在国家战略中既没被划进西部,也靠不上东部。东部崛起的时候,山西算西部;等西部大开发的时候,山西算东部。这种地缘尴尬,也曾一度让山西伤透脑筋。

放眼新时代,太原地处“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交会处,既有中部崛起、综改“示范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加持,更有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深度对接津京冀发展的无限可能。为此,要力戒封闭和保守的观念,以更大力度的开放和融入,全面深化国际间、省际间多方位合作,早日实现太原振兴、山西崛起的发展目标。如此,必能引领太原城市圈(群)大放异彩,在更高层面上完成“三步走”战略。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时代,加强省内城市间的连接,强化与国内、国外城市间的链接,“大太原”格局必将形成,太原的前程也将无比光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