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穿越历史三峡,西部第一大都会崛起

穿越历史三峡,西部第一大都会崛起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的发展时期,重庆勇立祖国西部和时代发展潮头,地缘优势、发展优势、政策优势三大红利叠加,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打造西部第一大都会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重庆打造西部第一大都会的过程,也许会充满艰辛与磨难。但这个艰辛而伟大的过程恰如去穿越“历史的三峡”,只有出巫峡、过夔门,才能目睹更多的奇丽。

穿越历史三峡,西部第一大都会崛起

行走过很多城市,但重庆给我的印象最为特别。这里不仅有“轻轨穿楼”“魔幻立交”,还有磁器口的小吃、洪崖洞的夜景,更有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文化……让重庆犹如开挂般成为网红之城。

有人说,重庆像火锅,可以包容、杂糅、混搭各种文化和元素。也有人说,重庆明明是大都会,却让人感觉到接地气,没有大城市压力,却有大城市的便利。如果是外出旅游,拍一张照片可以同时囊括飞机、汽车、轻轨、索道、轮船、步行这些元素的,仿佛也只有重庆可以做到。

重庆是一个“3D魔方立体城市”,你以为的一楼其实可能已经是三四层了。如果是住酒店,大堂设在七八层甚至是十层以上的,你也不必惊讶。著名小说家张恨水说:“那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建筑,那种怪法,怪得川外人有些不相信,比如你由大街上去拜访朋友,你一脚跨进他的大门,那可能不是他家最低的一层,而是他的屋顶……”

对于重庆的城市轮廓和地貌,“下江人”张恨水进一步总结道:“重庆地势如半岛,山脉一行,界于扬子、嘉陵两江之间,扬子南岸,沿山居人,街市村落,若断若续,统称之曰南岸,嘉陵之北,一城高踞山巅,与重庆对峙,则为江北县……江巴雄险,固亦未见其微也……”寥寥数语,却生动描绘了如今的渝中母城和重庆两江四岸的壮美景象。

的确,作为一座依山傍水、造化所钟的大都会,这里既节奏迅捷、光影变化、旋律高渺,又故事密集、风物如歌、气定神闲。重庆不像北京那样庄重典雅、定于一尊,重庆人也很难如上海人一样精明算计、计划有方,更难以像广州人那样乖善讨巧、唯利是趋。如果一言以蔽之,重庆—巴适、安逸、好耍,重庆人—简单、耿直、豪爽。

有着3000年历史的重庆,在其山河地势和气质文化里,历来不大尊崇和信仰平庸、中庸、妥协、退让等脾性。

元朝时,几十万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披靡,但由于受阻于重庆钓鱼城,蒙古帝国征服世界的战略发生了偏差。在四面包围当中,钓鱼城顽强抵抗了36年,硬是让蒙古大汗蒙哥阵亡于城下,史学家们称钓鱼城为“上帝折鞭处”。

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调集其陆海空力量,对重庆进行了为期五年半的“航空进攻作战”,史称“重庆大轰炸”。其间,日本空军投掷下大量的燃烧弹,渝中半岛沦为一片废墟,数十万人无家可归,但这座城市没有竖起一面白旗。

无论是“上帝折鞭处”的钓鱼城,还是抗战时的“陪都”,重庆注定不会是一座“趴”着的城市,重庆永远是一座“站立着的城市”。

有社会学家指出,其实城市并不只意味着高楼大厦、灯火通明、市政设施,更确切地说,城市应该是精神的寄托物,某种习俗与性格的载体,它深入到那些使其得以形成的人们的生命进程之中,它是自然的产物,更应该是人性的产物。

南宋以来,重庆商贸的码头历史绵延近千年,大部分居民都靠码头吃饭,爬坡上坎、肩扛背挑的“棒棒”,这是靠合作方能完成的工作。因此,比起一般的城市,重庆人更具有抱团意识和合作精神。(www.xing528.com)

重庆的包容还来源于她一度是一座“移民”城市。秦灭六国后,不断将六国贵族迁入四川盆地,以巩固统治;明清两朝,为解决由战争导致的人口锐减,持续数百年的“湖广填四川”形成的庞大移民群体成为今日重庆人的祖先;抗日战争时期作为“陪都”、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以及新近的三峡工程,都为重庆带来了大量“新移民”。如果要讨论重庆精神,应当且必然包括海纳百川、负重前行、坚忍不拔、刻苦克难、牺牲奋斗等精气神。

外地人眼中,火锅绝对是令其对重庆印象最深的文化元素和“符号”。起源于重庆水码头的麻辣火锅,不仅是重庆人的最爱,更是这座城市独特气质的完美展现。热气腾腾的火锅,正如热情洋溢的重庆人,风风火火,爱憎分明;而一口九宫格,什么菜都能烫得下去,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在一个锅里烫毛肚,将重庆人开放、包容的个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重庆是雾都、火炉,喧嚣中有静雅,混沌中有秩序,人间百味尽在其中。那些三伏天能围坐在一起、光着膀子吃顿火锅的一定是“兄弟伙”,吃完一顿火锅让人酣畅淋漓,难以忘怀。

天生重庆,重庆的山造就了重庆的气度,重庆的水塑造了城市的轮廓。长江入川渝,总是选择与其他大河交汇。长江流过四川宜宾,形成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之势,长江流过四川泸州又与沱江交汇;大江大河奔腾而下流到重庆时,越来越充满“负大舟” 的气势。因此,地势最为崎岖、逼仄的重庆自然而然地被冠以“大都会”的名号。

一直以来,重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便居于重要位置,从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主政西南到“三线建设”布局国防建设,从探索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第一个实行国家单列到成为直辖市,这些都是重庆作为西部内陆中心城市的见证。

新的发展时期,重庆勇立祖国西部和时代发展潮头,地缘优势、发展优势、政策优势三大红利叠加,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打造西部第一大都会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历史学家唐德刚说,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就像穿三峡一样,必定会有惊涛骇浪、千回百转,但不论时间长短,终必有通过之一日—这是历史的必然。

重庆打造西部第一大都会的过程,也许会充满艰辛与磨难。但这个艰辛而伟大的过程恰如去穿越“历史的三峡”,只有出巫峡、过夔门,才能目睹更多的奇丽。用唐先生的话说,到那时,就可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洋了。

千里为重,广大为庆。这是一种胸襟和气度,更是一种实干与担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