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以及中国重点规划的经济圈,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成渝四大经济圈。本章用新增企业数量来衡量企业的区位选址决策结果,数据来自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图4-1呈现了2001—2013年中国31个省份新增企业的总数,发现新增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及浙江省四个省,分别占新增企业总数的13.28%、11.26%、11.07%、10.3%,这四省新增企业总数的占比达到45.91%;其次是河南省、安徽省、辽宁省、湖北省、福建省、湖南省、河北省和四川省,新增企业数量的占比均在3%以上,这八个省新增企业总数占比达到35.14%;而除重庆市和四川省外的大部分沿边省份对新企业的吸纳能力均较为薄弱,新增企业数量少得多。从城市的分布来看,新增企业数前30名的城市有江苏省的苏州市、南通市、无锡市、徐州市、盐城市、宿迁市和常州市,广东省的深圳市、东莞市、佛山市和广州市,浙江省的宁波市、杭州市、嘉兴市、绍兴市、金华市、温州市和台州市,山东省的青岛市、临汾市、潍坊市、德州市和菏泽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四川省的成都市,福建省的泉州市,以及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和重庆市四个直辖市。虽然中央政府为了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行了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均衡发展策略,然而内陆、沿边地区对于新企业的吸纳能力依然很小,尤其是云南省、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海南省及西藏自治区等沿边省(自治区)。自2001年到2013年间,江苏省苏州市新增企业总数达到6946家;相比之下,样本期内,西藏自治区仅新增32家企业,苏州市的新增企业总数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海南省及西藏自治区七个省(自治区)的新增企业总数还要多出730多家。
图4-1 2001-2013年各省份新增企业总数及占比[1]
进一步比较沿海地区、沿边地区和内陆地区新增企业的空间差异,可以发现新增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其次是内陆地区,而沿边地区的新增企业最少。2001—2013年间,沿海地区新增企业占全国新增企业总数的比重为63.78%,内陆地区新增企业占比为30.34%,而沿边地区新增企业占比仅为5.88%[2]。从2001—2013年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和沿边地区新企业占比的变化趋势图(见图4-3)可以看出,沿海地区新增企业占比逐年降低,而内陆地区和沿边地区新增企业占比则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沿海地区的新增企业占比从2001年73.85%降到2013年的55.21%;然而,内陆地区的新增企业占比从2001年的21.96%增至2013年37.85%;沿边地区也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新增企业占比从2001年的4.19%上升到2013年的6.94%。
(www.xing528.com)
图4-3 2001—2013年沿海、内陆和沿边地区新增企业数占比变化趋势[3]
从新增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不同行业的新增企业分布也存在较为明显的集聚性和差异性,地方化经济特性较为明显。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采选业等采矿业的新增企业主要分布在沿边地区和内陆地区,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能源生产及供应的新增企业主要分布在沿边地区,矿业加工业、皮革纺织工业、装备制造业的新增企业则倾向于分布在沿海地区。表4-1呈现了2001—2013年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和沿边地区各行业新增企业总数占比。从表中可以看出,沿海地区新增企业主要以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皮革及纺织工业、矿业加工业为主,这四个行业新增企业占比达到78.46%;内陆地区新增企业主要为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矿业加工业、皮革纺织工业,这五个行业新增企业占比达到82.13%;沿边地区新增企业主要以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采矿业和矿业加工业为主,这四个行业新增企业占比达到81.42%。
表4-1 2001—2013年沿海、内陆和沿边地区各行业新增企业总数占比
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