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考察市场规模城市集聚效应的空间差异,在本章中根据国家地理属性将276个地级市分为沿海地区、沿边地区和内陆地区三个区域,并进行分样本回归。在全样本基准回归结果中,研究发现邻近地区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与城市集聚的“U”关系均可以忽略不计,且在本地市场规模与城市集聚的“U”关系中,有17.8%处于转折点之前。为了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在本章中还分析在分样本回归中引入本地市场规模的平方项的估计结果,研究发现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分样本回归中本地市场规模的平方项的回归系数并不显著;在沿边地区的分样本中本地市场规模的平方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但沿边地区中分样本数据集所有样本均位于临界点右侧,本地市场规模与城市集聚的“U”关系表现为递增的正相关关系,与线性模型的估计结果基本一致。
表3-3列出了仅考虑不同类型市场规模的交互项对城市集聚的影响的估计结果,为了便于分析比较,还同时列出了不包含交互项的估计结果,被解释变量均为城市集中度。模型(1)(3)和(5)仅考虑了本地市场规模、邻近地区市场规模、国外市场规模以及相关控制变量。估计结果显示,不管是沿海地区、沿边地区还是内陆地区,本地市场规模的扩大对城市集聚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不同区域本地市场规模的偏效应是不同的,沿边地区的本地市场规模城市集聚效应大于内陆地区,内陆地区又大于沿海地区。邻近地区市场需求的扩大均会导致城市集聚水平下降,对较为偏远的沿边地区影响最大,其次是内陆地区;这种邻近地区市场规模对城市集聚的负效应在沿海地区则相对较低,因为沿海地区已经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形成较高的市场规模和城市集聚水平。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国外市场规模的估计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而在沿边地区,国外市场规模对城市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也说明,国外市场规模的扩大并不能对沿边地区城市集聚产生显著影响,主要影响沿海地区的城市集聚水平,其次是内陆地区,这可能与沿边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较高的边界效应有关,再加上沿边地区周边均为发展中国家,外部市场规模较沿海地区而言小得多。
表3-3 市场规模城市集聚效应的空间差异估计结果
(www.xing528.com)
续 表
注:圆括号内为标准误,*、**、***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模型(1)-(6)均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均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和地区固定效应。
模型(2)(4)和(6)中分别在沿海地区、沿边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分样本中引入本地市场规模、邻近地区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之间交互项,分析不同类型市场规模之间交互效应在不同区域之间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沿海和沿边地区的本地市场规模与邻近地区市场规模之间是显著的替代效应,而邻近地区市场需求和国外市场需求之间则是显著的互补效应。并且,沿边地区的本地市场规模与邻近地区市场的替代效应、邻近地区市场规模与国外市场规模的互补效应均高于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不同层次的市场规模之间的替代效应显著,但邻近地区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之间的替代效应并不显著,这与内陆地区位于中国腹地的地理区位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