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侨乡投资:建立稳定的联通市场优势

在侨乡投资:建立稳定的联通市场优势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商商业网络与家族及其联系的血缘、地缘网络互相交织,因此华商具备联系侨乡与住在国的社会资源优势。东南亚闽商在中国的投资分布,以侨乡和华商的祖籍地为中心,朝北向西呈梯度递减,其中侨乡为华商投资的最优选区位。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印尼闽商也是优先选择在祖籍地投资。李文正的力宝集团在其祖籍地莆田开发的湄洲湾基础设施建设及湄洲岛旅游度假风景区,总投资达100多亿港元。《福建省志·华侨志》第二章“在居住国”。

在侨乡投资:建立稳定的联通市场优势

华商商业网络与家族及其联系的血缘、地缘网络互相交织,因此华商具备联系侨乡与住在国的社会资源优势。东南亚闽商在中国的投资分布,以侨乡和华商的祖籍地为中心,朝北向西呈梯度递减,其中侨乡为华商投资的最优选区位。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印尼闽商也是优先选择在祖籍地投资。如林绍良(林逢生父亲)、林文镜于1987年率先从改善祖籍地福清投资环境入手,共同创建“融侨开发区”,开发江阴港区、可门港区,分别投资建设元洪投资区、洪宽工业村等。李文正的力宝集团在其祖籍地莆田开发的湄洲湾基础设施建设及湄洲岛旅游度假风景区,总投资达100多亿港元。林德祥于90年代初就开始在中国大陆投资,在其祖籍地莆田投资建设比较大型的项目“莆田佳通轮胎有限公司”,先后在北京、上海、福州设立办事处,并继续向周边省市扩展。陈江和的金鹰集团自2003年进入福建,投资建设了东亚电力(厦门)有限公司(厦门液化天然气燃气电厂)、亚太林业(漳州)有限公司、赛得利(福建)化纤有限公司(莆田)、亚太(福建)浆纸业有限公司(莆田),并在7市24县建立原料林基地。(详见表6-9)

表6-9 部分印尼闽商在福建的投资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名单根据2013年闽商百强榜(全球榜)、2013年福布斯华人富豪榜、2013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整理;投资情况根据网络相关资料整理。

根据福建社会科学院“扩大利用侨资研究”课题组2006年《福建侨资企业调研报告》,以2006年参加福建省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的数据分析,全省侨资企业8 000多家,占外资企业的68%,其中投资来源地是印尼的侨资企业有80家。当然,还有部分印尼闽商通过香港及其他第三地的投资公司来福建投资,所以其投资来源地数据上并不显示是印尼。如林绍良的三林集团即是通过香港的第一太平集团或如维尔京等其他第三地过来的。以该报告中所列的福清市为例:据福清市外经局2006年4月提供的数据,在福清市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福清籍侨商有34人(投资企业109家),累计投资额为61 590万美元。其中居住地在印尼的有9人(投资企业44家),累计投资额为28 586万美元。(详见表6-10)

表6-10 在福清市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印尼福清籍华商

续表

资料来源:福清市外经贸局,2006年4月21日。

(林心淦)

【注释】

[1]2015年《福建华侨史》东南亚调研团报告。

[2]《福建省志 · 华侨志》第二章“在居住国”。

[3]《福建省志 · 华侨志》第二章“在居住国”。

[4]李学民、黄昆章:《印尼华侨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58—259页。《福建省志·华侨志》第二章“在居住国”。

[5]陈碧笙主编:《南洋华侨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57—358页。《福建省志·华侨志》第二章“在居住国”。

[6]蔡仁龙:《东南亚著名华侨华人传》,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年,第99—113页。《福建省志·华侨志》第二章“在居住国”。

[7][日]李国卿著,郭梁、金永勋译:《华侨资本的形成和发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73页。(www.xing528.com)

[8][日]李国卿著,郭梁、金永勋译:《华侨资本的形成和发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73页。

[9][日]李国卿著,郭梁、金永勋译:《华侨资本的形成和发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76—177页。《福建省志·华侨志》第二章“在居住国”。

[10]蔡仁龙:《印尼华侨华人概论》,新加坡:南岛出版社,2000年,第268页。

[11][日]游仲勋:《东南亚华侨经济简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60页。《福建省志·华侨志》第二章“在居住国”。

[12]汪慕恒:《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9页。

[13]蔡仁龙:《印尼华侨华人概论》,新加坡:南岛出版社,2000年,第350—351页。

[14][日]游仲勋:《东南亚华侨经济简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60页。《福建省志·华侨志》第二章“在居住国”。

[15]汪慕恒:《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3页。

[16]蔡仁龙:《印尼华侨华人概论》,新加坡:南岛出版社,2000年,第362页。

[17]蔡仁龙:《印尼华侨华人概论》,新加坡:南岛出版社,2000年,第367页。

[18]蔡仁龙:《印尼华侨华人概论》,新加坡:南岛出版社,2000年,第375—376页。

[19]蔡仁龙:《印尼华侨华人概论》,新加坡:南岛出版社,2000年,第397—400页。

[20]蔡仁龙:《印尼华侨华人概论》,新加坡:南岛出版社,2000年,第363—364页。

[21]蔡仁龙:《印尼华侨华人概论》,新加坡:南岛出版社,2000年,第393页。

[22]吴崇伯:《论印尼华人企业集团的经济转型与新进展》,《东南亚研究》,2008年第 2期。

[23]吴崇伯:《论印尼华人企业集团的经济转型与新进展》,《东南亚研究》,2008年第 2期。

[24]吴崇伯:《论印尼华人企业集团的经济转型与新进展》,《东南亚研究》,2008年第 2期。

[25]唐礼智:《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12—118页。

[26]蔡仁龙:《印尼华侨华人概论》,新加坡:南岛出版社,2000年,第346—347页。

[27]蔡仁龙:《印尼华侨华人概论》,新加坡:南岛出版社,2000年,第347—349页。

[28]澳大利亚外事贸易部东南研究所:《华人华侨在亚洲的贸易交流》,堪培拉AGPS出版社,1995年,第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