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忠礼机构:承揽20件大型工程总金额近十亿马币,净资产达27亿美元

杨忠礼机构:承揽20件大型工程总金额近十亿马币,净资产达27亿美元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忠礼是华侨的第二代,192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祖籍福建金门县,现任杨忠礼机构创办人,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名誉会长。自此,其建筑业务逐步迈上正轨,为其后成立杨忠礼机构奠定了基础。1984年收购上市公司“香港锡”,后更名为“杨忠礼机构”。这段时间,杨忠礼机构陆续承揽20件大型工程,总金额近十亿马币,将事业推向高峰。根据2011年《福布斯》统计,杨忠礼机构净资产为27亿美元。

杨忠礼机构:承揽20件大型工程总金额近十亿马币,净资产达27亿美元

杨忠礼是华侨的第二代,192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祖籍福建金门县,现任杨忠礼机构创办人,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名誉会长。1950年高中毕业后,杨忠礼进入父亲建筑公司,跟随父亲从事建筑业。杨忠礼的事业发迹于1950年代初期的万津蚬山石矿场,这里地处荒山野岭、人烟稀少,他获得政府公共工程局的开采权,开采石头供应公共工程所需。自此,其建筑业务逐步迈上正轨,为其后成立杨忠礼机构奠定了基础。1955年,25岁的杨忠礼成立了杨忠礼建筑有限公司,主营修复军营、兴建军械库、学校诊所等政府工程。1984年收购上市公司“香港锡”,后更名为“杨忠礼机构”。20世纪60年代末,马来西亚经济的大规模建设开始起动。为了使自己的公司在置身于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之中,杨忠礼审时度势,果断地将杨忠礼建筑公司搬迁到首都吉隆坡。他先是租用一座4层楼做办事处,此后,随着业务的发展,1980年以后,杨忠礼投资2 000万元兴建了一座14层的杨忠礼大厦。

1985年以来,他成功克服经济萧条及亚洲金融风暴,进军发电厂、水泥工业,积极扩展房地产业务,更承揽吉隆坡火车站至国际机场的轻快铁路。1996年,申请在日本东京证券市场挂牌,成为第一家在东京上市的东南亚企业,也是第一家在日本上市的马来西亚公司,成就如日中天。1978年,杨忠礼的长子杨肃斌自英国京士顿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带回新的建筑技术与工商管理知识;加上1980—1985年间,杨忠礼几位子女陆续自英国学成归国,他们加入杨忠礼机构,1988年杨肃斌正式接管企业。这段时间,杨忠礼机构陆续承揽20件大型工程,总金额近十亿马币,将事业推向高峰。如今,他的孙子辈也逐渐学成归国,加入杨忠礼集团。

马来西亚的公用事业大部分为外国资本占据,杨忠礼集团是该领域少有的华商大企业。作为全马来西亚最大的综合企业,杨忠礼集团属下有53家子公司,38家独资子公司,7家上市公司,分别是YTL机构、YTL水泥公司、YTL置地公司、YTL国际电力公司、YTL电子商务公司、YTL通讯以及升禧置产,业务遍布英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南非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合计市值32亿林吉特(截至2016年8月31日)。[45]作为马来西亚综合基础建设开发领域的领导者,杨忠礼集团在世界各地广泛投资于:公用事业、水泥生产、建筑行业、房地产开发与投资、酒店管理与开发,以及信息技术等。其中公用事业是其最重要的核心业务,也是集团收入和盈利的主要来源。

旗下杨忠礼国际电力是集团从事公用事业的旗舰企业,也是杨忠礼集团最为突出的下属企业,拥有两个独立建造并私有的总容量为1 212兆瓦的燃气联合特环发电厂,私有特许期限为21年。总部设在马来西亚,在英国、新加坡、澳洲和印尼都有开展业务,核心业务领域包括发电、电力零售与传输以及供水和废水处理等。2009年财政年度集团营业收入为88.92亿林吉特,其中大约59.14亿林吉特来自公用事业。[46]

此外,杨忠礼集团还拥有Express Rail Link 捷运50%的股权,该捷运系统连接首都吉隆坡至吉隆坡国际机场,全长约70公里。杨忠礼通讯私人有限公司是杨忠礼国际电力持股60%股份的附属公司,负责掌管其通讯方面的业务。

在《亚洲周刊》主办的2008年度国际华商500排行榜中,杨忠礼集团排名第73;全球500华商综合企业排名中,其公司是入榜的马来西亚3家华商企业之一。其长子杨肃斌被《财富》杂志评为亚洲25位最有权力商人之一。根据2011年《福布斯》统计,杨忠礼机构净资产为27亿美元。

(吴 元 林 勇)

【注释】

[1]《福建华侨志》 (2015年送审版),第6 页。

[2]《福建华侨志》 (2015年送审版),第7 页。

[3]《日本对南洋华侨调查资料选编(第一辑)》:《马来华侨的经济地位》,2011年,第182—183页。

[4]《马来西亚的华侨工业》,《亚洲世纪月刊》,1947年5月1日,第46页。

[5]《日本对南洋华侨调查资料选编(第二辑)》:《华侨的工商业》,2011年,第372页。

[6]林文庆一说为福建厦门人。

[7]陈怀东、黄海龙:《海外华商贸易现况与展望》,台湾世华经济出版社,第59页。

[8]文平强:《马来西亚华人与国族建构——从独立前到独立后五十年(上册)》,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2009年,第239页。

[9][日]福田省三:《华侨经济论》,岩松堂书店,1939年,第138—139页。

[10]《马来西亚的华侨工业》,《亚洲世纪月刊》,1947年5月1日,第46页。

[11]《日本对南洋华侨调查资料选编(第一辑)》:《马来华侨》,2011年,第25页。

[12]《申报》,1934年4月21日。

[13]徐钧尧:《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马来亚华人经济》,《华侨华人史研究集》,1989年,第315、325、327—329页。

[14][马]《光华日报》,1957年8月31日。

[15]马来西亚独立前3年(1954年),国际复兴银行赴马来西亚调查后提出政策建议。1954年的报告指出,当时的马来亚经济结构非常特殊。1963年,国际复兴银行基于马来西亚联邦与新加坡合并的前提下,提出马来西亚应该更紧密地与未来可能成为领土的疆域有更密切的经济合作。针对经济的多元化,国际复兴银行建议,建立一系列的二级制造业,以满足国内对制成品的需求,采取进口替代产业的策略。当时英国殖民者采纳国际复兴银行的建议,马来亚内各邦开始于1950年设计工业政策。

[16]Saw Swe-Hock,The population of Peninsular Malaysia,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1988,p.65.

[17]郑学益、周黎安:《郭鹤年的经营管理艺术与风格》,《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5期。

[18][日]原不二夫著,陈文寿译:《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政策与华侨华人企业的发展》,《华侨华人新论》,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年,第298页。

[19]Robert S. Elegant,The Dragon's Seed:Peking and Oversease Chinese,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1959. P. 82. 转引自 Victor Simpao Limlingan,The Oversease Chinese in Asean:Bisiness Strategies and Management Practicces. Manila:Vita Development Corporation,1986. P. 6.

[20]Elegant,Robert S.,The Dragon’s Seed :Peking and Oversease Chinese,New York :St.Martin’s Press1959,P.82 .转引自Simpao Limlingan,Victor,The Overseases Chinese in Asean :Bisiness Strategies and Management Practicces,Manila:Vita DevelopmentCorporation,1986,pp.5-6.(www.xing528.com)

[21]Bruce Gale,Politics and Business:A Study of Multi-purpose Holdings Berhad. Kuala Lumpur: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1985. P.50.

[22]Government of Malaysia: Second Malaysia Plan,1971—1975,p.159—160.

[23]骆静山:《大马半岛华人经济的发展》,收录于林水濠、骆静山编:《马来西亚华人史》,吉隆坡: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1984年,第231—282页。

[24]Malaysia,Second Malaysia Plan,1971—1975,Kuala Lumpur:Printed at the Government Press,1971,pp.41-42.

[25]林华生:《东盟地区的地壳变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次区域经济圈的形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3—79页。

[26]“阿里—巴巴”的“阿里”,指的是政治上有影响的马来人政治人物,“巴巴”代表当地土生土长的华人资本家。“阿里—巴巴”的具体意思为:由于马来政治人物极易取得各项营业执照,他们以不参与华人企业经营的匿名合作人身份,为华人大资本家取得各种执照。华人大资本家负责企业的实际经营,给予适当的金钱回报马来政治人物的合作。

[27]黄碧君:《马来西亚的华人企业巨头》,收录于Ruth Mcvey主编,薛学了译:《东南亚大企业家》,厦门大学出版社,第179—204页。李锦兴:《马来西亚华人:在2020年宏愿中求认同》,《东南亚季刊》,第3卷第2期,1998年,第19、20、45、47、48页。

[28]蔡忠男:《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国投资的原因与策略研究之研究》,台北县淡江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年,第35—57页。

[29]廖小建:《马来西亚华人经济的发展与影响》,《亚太经济》,2008年第3期,第103页。

[30]汪慕恒主编:《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96、98—99 页。

[31]汪慕恒主编:《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98—100 页。

[32]龚维:《华人企业集团在马来西亚经济中的地位》,《东南亚研究》,1996年第6期,第47页。

[33]《华商大亨浴火凤凰世界华人跨国公司148家》,http://www.success001.net/guanli/yingxiao/200407/775.html,2004-7-22.

[34]Kam-Hing,Lee,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mpact on Chinese Business in Malaysia,张存武、汤熙勇主编:《海外华族研究论集(第一卷)》,《移民、华商与经贸》,台北:华侨协会总会,2002年,第408页。

[35]Government of Malaysia: Eighth Malaysia Plan,2001—2005,Kuala Lumpur: Government Press,2001,p.55.

[36]庄国土等:《华侨华人经济资源研究——以华商资产估算为重点》,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政策法规司,2011年,第43页。

[37]Ninth Malaysia Plan 2006—2010,2006,pp.338.

[38][马]《南方日报》,2003年 4 月 19 日。

[39]Malaysian Business,Feberuary 16,2004.

[40]世界华人网,http://c.360webcache.com/c?m=0f4af74ba1a4135949cbbe6dc693677e&q=澳洲人报郭鹤年&u=http%3A%2 F%2Fwww.wuca.net%2Fdoc-10738.html

[41]History,http://www.genting.com/history/index.htm

[42]Profile,http://www.gentingmalaysia.com/profile.htm

[43]Genting Malaysia Berhad Annual Report2009,pp.1—16.

[44]Our Background,http://www.gentingplantations.com/aboutus/background.htm

[45]About us,http://www.ytl.com.my/aboutus.asp

[46]YTL Corporation Berhad Annual Report2009,pp.204,http://www.ytlcommunity.com/annualreport/pdf/YTL%20 Corporation%20Berhad%20Annual%20Report%202009.pdf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