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闽商企业集团大多于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菲律宾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时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随着菲律宾工业化的发展,闽商企业集团也逐渐发展壮大。1950年起,菲律宾开始推行进口替代型工业发展战略,政府一方面采取限制消费品进口和外汇管制政策,另一方面则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
1965年马科斯上台后,将“民族经济主义”转化为“民族经济的解放”,把菲化政策转向发展经济以摆脱贫困,同时对华人经济成分也转化为利用和激励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初,菲律宾开始转向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许多华人工业企业通过与外资合资或合作经营,引进资本与技术,扩大资本规模和经营领域。而后随着菲律宾政府在入籍政策上的调整,大量菲律宾华侨入籍成为菲律宾公民。华侨加入菲律宾国籍后就能得到和土著菲律宾人一样的权利,经营不再受到菲化法令的限制,使得华人经济可以在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上进行发展。加之华人资金一般较为雄厚且拥有广泛的商业网络,菲律宾闽商企业集团得以迅速发展,这也成为菲律宾闽商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一时期,菲律宾闽商新企业迅速增加,闽商在菲律宾的投资也持续高涨,闽商进一步发展。
1972—1981年,马科斯在国内实行军管法统治,不少菲律宾传统的家族财团受到了清算,西班牙裔财团大量外逃,欧美财团望而却步,从而为华人资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经济活动领域。[63]并且这一时期马科斯的“密友资本主义”兴起,颁布了的一系列政策有利于与国家政权勾结较为紧密的大商人,其中获益的就有陈永栽家族等一些闽商企业集团。1983年阿基诺参议员被暗杀后,菲律宾国内爆发了严重的政治与经济危机。不少国内投资商又一次将资金撤出菲律宾。面对困难,大多数闽商企业集团仍选择将大部分的资金投资在菲律宾,使闽商企业在逆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86年“二月革命”后,阿基诺执政时期,闽商企业集团仍能站稳脚跟,并在菲律宾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20世纪50、60年代企业成立之初,经过20年到30年的发展,菲律宾闽商企业集团的实力在20世纪80年代有了较大的提升。据统计,华人企业占菲律宾200大企业的40家,在200大企业中资产占14.5%,营业额占11.2%。[64]1994年菲律宾市值最大的37家上市公司中,华人控制的有18家,合计市值284亿美元,占总市值的52%。[65]虽然菲律宾闽商企业集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同同盟其他国家华人企业集团相比,经济实力仍比较弱。根据香港《Forbes资本家》(1992年)统计显示,除个别外,大多数菲律宾闽商企业集团核心人物的个人财产均低于5亿美元。如表4-8所示。
表4-8 1990—1991年菲律宾的主要闽商企业集团
(www.xing528.com)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香港《Forbes资本家》(1992年)、菲律宾《世界日报》等有关资料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