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注重经济互利共赢,文化交流。虽然有着许多开创性的建设,但他们未曾像欧洲殖民者那样,攻城略地,独霸一方。反而,许多闽商成为所在地区发展建设,推动与中国交流互动、友好往来的和平使者。
宋朝时期,闽人已在占城、真腊、爪哇等地普遍出现,甚至有些被委以高官,如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安南大乱,久无酋长。其后,国人共立闽人李公蕴为王”。 [65]李公蕴在国民的一致拥戴下,被立为越南李朝的国王。这位原籍福建的安南国王登基后,就像中国历史上商周时期那样,创建了李朝盛世。由此,11世纪后还有不少闽商应邀成为安南王朝的官员。究其原因,或正如古代的中国史家所评论的那样,“其人少通文墨,闽人附海舶往者,必厚遇之,因命之官,咨以决事,凡文移诡乱,多自游客出。” [66]陈朝的开国国王陈日照,越南人称之为陈太祖,也是一位福建人。他们在越南的执政,为当时越南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否则,也不会陆续有闽人在此地任官。
此外,历史上的趣人趣事,则更是透射出闽商和平使者的身份。福建泉州商人王元懋于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来到占城。由于他孩童时期曾在家乡的一座伊斯兰清真寺内学过一点儿占婆语,因此他成了当地通晓中文和占婆语言的双语专家,颇得占城国王的欢心和信任。王元懋成了国王的座上宾,后来还娶了占城的一位公主为妻。十年后,王元懋衣锦还乡,家财万贯。不过,故事到此还未结束。他用自己从占城王国带回的这些财富作为资本,开始在泉州做生意,并组织了大批闽南乡亲随其前往海外贸易。[67]而闽商曾积极地参与宋朝与高丽王国之间的外交活动,有时甚至扮演起两国之间外交信使的角色,亦能透视闽商在和平建设中的价值。如1068年,两名泉州商人黄慎和洪万来,受宋王朝的派遣,手执宋朝皇帝神宗的密函前往高丽,表明宋朝希望与高丽王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的意愿。黄慎和洪万来在高丽朝廷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盛情款待。翌年,他们带着高丽王国礼部的正式答复返回泉州。[68]
与之相呼应地,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些华侨华人也受到一些国家的信任和重用,被聘请为华人官员,为中外交流效力。如992年,福建建溪富商毛旭率领着一个朝贡使团从阇婆国(位于今爪哇岛)远航而来,之所以如此,皆因毛旭经常前往爪哇贸易,与该国统治者私交甚笃。[69]阇婆就聘请华商毛旭为阇婆朝贡使团使节兼向导来到中国,为发展两国关系贡献力量。暹罗皇室来华进贡和贸易船队的船员,几乎全部由华侨充当,甚至贡使也曾选用华侨,如1477年暹罗贡使美亚为福建汀州人,原名谢文彬。清雍正四年(1726年),菲律宾苏禄国王任命晋江籍华侨龚廷彩为正使,偕副使石丹率领使团访问中国,受到清政府隆重接待。[70]可见,华侨华人成为了当时中外交往的使者。爪哇国派遣前来明朝的贡使中,就有不少是那些违禁出海通番的华商担任的。如正统三年(1438年)前来明朝入贡的爪哇使臣通事亚烈、马用良、殷南、文旦等人,“皆福建漳州龙溪县人”。他们趁入贡明朝之机,还至家乡“祭祖造祠堂”,而后“仍回本国(爪哇)”。[71](www.xing528.com)
这些充作爪哇贡使的华商,承担着这些国家与中国友好交流的使命,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他们的行为对推动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交流无疑贡献良多。
这种和平友好建设者的角色,使得福建商人在东南亚地区广受欢迎,并为当地建设贡献卓著。如马六甲王国时期,福建闽南地区与马六甲王国的密切来往,大量的福建闽南地区的泉州港在元代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港口,不少阿拉伯商人到泉州港贸易和定居,到了明代,又崛起了漳州月港和厦门港,这为闽南人民出国活动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72]而闽南与马六甲的密切贸易关系,造成大量闽南人移居马六甲,奠下了后来马六甲华商以福建漳泉人为主的格局。因此,福建闽南的漳泉华侨在马六甲此后的历史中,一直扮演华侨社会领导层的角色。在马六甲,无论是历代华侨甲必丹还是青云亭亭主[73]均以漳泉籍华侨为主。而漳泉籍华侨也是当地最富有的族群之一。马六甲华侨以福建闽南族群为主。从马六甲的明朝墓碑可见,早期马六甲华侨多来自闽南地区,以陈、戴、李、黄等姓为主。[74]17世纪初,马六甲的葡萄牙籍宇宙志学者易利迪亚(Emanuel Godinho de Eredia)在其著作中描述,中国村的居民主要是来自中国福建的漳泉人,书中附图出现“漳州门”及“中国渠”的地标。[75]根据宋哲美的《马来西亚华人史》的表述:“马六甲华侨大都来自闽省,男女顶结髻,习俗同中国,全城房屋,悉仿中国式,俨然为海外中国的城市。” [76]因而,明代中国与满剌加友好关系为中国人移民满剌加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华侨在满剌加受到重视,满剌加王国任命了闽人担任港主(即沙班尔,Shahbandar),负责处理有关中国和印度支那商船的事宜。[77]
除注重建设之外,闽商还与当地人一道,抗击殖民侵略。到16世纪,东南亚还有一批福建人,他们的先辈在更早的时期就离开了福建,他们因此而保留着伊斯兰教信仰,并定居在不同的港埠,尤其是聚居在爪哇岛的北岸。在满剌加沦陷后数年,据说这些第三代及第四代的中国穆斯林曾支持土著军队将葡萄牙人从其新建立的据点中驱逐出去。”170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侵入马辰,并在该地建筑仓库、炮垒,企图进行武力占领,英船在附近河道耀武扬威,马辰居民联合当地华侨共集众三千多人,经一夜激战,焚毁刚在建筑中的仓库、炮垒、一群商人被杀,没有站住脚就被驱逐出去。[7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