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设计的价值在产业间的流动情况看,寻求阶段性的增值是其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机构层面上的主要目标。“产业链”虽然表述了产业间各类企业之间的供给关系,但这种供给关系的合理性以及相互之间的比重还需要进一步以价值增值角度加以讨论和检验。
由于对应用企业而言,工业设计属于一种“预期收益型”的活动,是否将其纳入成本范畴或对其实施投资,需要一套较为合理的评估机制。不可否认,工业设计的生产资源整合职能使其能够将企业原有的技术、知识、原材料等资源内容在知识经济下转化为新的价值,特别是深层次的设计,如“产品原型设计”或“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等,能够使这种“资源价值化”的职能发挥得更加充分。但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应用工业设计的过程中隐含着对企业“原有产品专用性资产”进行调整的风险(Slack,2007)。这种风险进一步意味着,在没有明确收益前景和市场机制参考的情况下,工业设计创新将很有可能使自身承担时间、精力和财富上的损失。虽然这种矛盾在设计师个体层面很容易解决,但对于以生存、盈利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性活动而言,在没有实力保障或外部机制支撑的情况下,工业设计的应用过程综合来看就显得成本较高。
对于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无形化价值而言,一个相对发达的市场环境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知识产权等保障性机制能够使企业竞争处于相对公平的层面,抑制模仿、抄袭等不法行为;另一方面,共性平台、投融资渠道等服务性机制则有助于分担企业实施创新的成本,增强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工业设计产业具有明显的知识经济特征,其价值得以被生产以后,将进入一个由各级市场组成的流通环境。如果这是一个机制相对完善的市场,相关的路径、权力(产权)、外来准入约束等问题能够得到保障,则设计价值在其中的演进是一个不断趋向增值的过程,这一增值过程的实现一方面来自设计方案自身的稀缺性、差异性受到保护所造成的“优势效应”(Madsen&Brownstein,2007),另一方面也在行进过程中接受各级市场直接或间接的投资,这种投资既可能是经济领域的投资,也可能是社会或政策领域的投资,如政策扶持的有关环节等(见图5.2)。一个成本只有1000余元人民币的苹果四代手机(iPhone 4S)在售价方面却能够达到其成本的数倍,这并非仅仅源自其足够优秀的设计和单一的知识产权因素,而是一个更大的、多层次的市场经济系统集体作用的结果。
图5.2 工业设计的价值在产业间的运行与增值过程(www.xing528.com)
(说明:该价值仅指与市场价格相关的经济价值,不包括如“教育意义”等社会性价值)
工业设计的价值自生产进入流通领域后,最先接触的一般是一个由上游企业构成的市场,如工业设计应用类企业构成的市场,或产业链上游企业构成的市场,这些企业将工业设计的价值和自身产品进行整合后,再投放至终端市场进行消费。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有资本市场的参与,将形成若干评估和投资的过程。
作为以资源整合为实施路径的二元价值类型,工业设计对企业的意义相当于一类“吸附性结构”:它使企业的生产资源依据设计选择进行配置,由于这类配置不以生产的逻辑为核心,因而对企业而言难于把控,特别是对于深层次的设计而言,更是如此。这一点与线性增值的创意价值或技术价值有本质的差别。
因此,工业设计的价值构建在一个缺乏机制建设,相关权力的保障性、约束性都尚显不足或缺失的初级竞争形态的市场中,在性质上将很难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企业的规模化效应也无法使这种局面得到本质的改善——对于中国工业设计产业而言,市场机制薄弱所造成的结构性断层导致了工业设计的价值生产集中在较浅层面,企业在应用工业设计进行产品开发时也因此成本高昂。
此外,相对完善和明确的市场机制有助于工业设计师在方案策划中增强局部的针对性,争取使自身的设计能够在完整的流通中获得最优的增值路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或盲目性的设计,这也是为何在不同的市场经济系统中,工业设计师对同类设计方案进行考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的原因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