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的价值由于一直以来被多重载体包裹,因而其产业演进也是内含性的,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者的意识形态、企业生产形态与国家政策形态三种载体对此予以考察,以上三者分别代表了工业设计产业的生产意识、生产模式与生产秩序。在此基础上,将能够梳理出工业设计产业化的阶段性进程。
从意识形态的演进看,工业设计产业在价值内涵的创造方面主要经历了“装饰性意识”“功能性意识”“商业性意识”与“社会性意识”四个主导意识时期。现代工业设计的思想原型来自传统手工业,继而通过若干风格化的运动完成自身从手工业中的脱离。
在19世纪后半叶,William Morris(1834—1896)、Victor Horta(1861—1947)、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等人先后通过工艺美术运动(Art and Craft Movement)、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等方式抵制不经艺术加工的工业制品,建立了装饰性意识的根基(见图3.1)。20世纪20年代中期,艺术装饰运动(Art Deco)对这种手工艺意识的设计回归进行了短暂的继承和延伸,甚至连它们的传播载体——“世界博览会”与“巴黎国际现代工业装饰艺术展览会”,也颇为类似。包豪斯(Bauhaus)学校以及之后的乌尔姆(Ulm)设计学院教育体系的崛起使得装饰性设计在产品结构中可有可无的局面得到改善。其崇尚理性、追求生活与科技的融合,以及期望解决大众化生产的民主观念使得其代表的功能性意识逐渐占据主流,以至于随后产生的现代主义及其备受争议的“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观念几乎成为设计的教条。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性消费相对于使用性比重的增加,功能性意识偏执的理性追求与单一的形式感逐渐成为个性化与多元化的障碍,商业性意识随消费型社会的出现而风靡一时。然而,接踵而来的、因市场与资本的逻辑而导致的能源浪费、空气污染、环境破坏等问题也开始出现在设计师的面前,工业设计进而在逐步关注物品的人文意义与环境的可持续问题上培育了自身的责任,社会性意识也开始随之占据主流。总的来看,设计者意识形态的演进是在社会进步的同时趋向复杂化与多元化的一个缩影。
(www.xing528.com)
图3.1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所用的水晶宫
(信息来源:Gantz C.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Design:A History from the Steam Age to Today.Jefferson NC:McFarland,2010.)
从企业生产形态的演进看,工业设计自进入商业化时代以来已逐步融入到企业生产流程之中,先后经历了“以应用为中心的企业设计模式”“以服务为中心的职业设计模式”和“以综合体验为中心的协作设计模式”。20世纪中叶以后,自由设计逐渐淡出主流,企业设计成为工业设计产业主导性的生产模式。此时,产品整体的设计往往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而非个体的成就。随着企业产品线的不断丰富,部分不涉及战略意图的产品或流程得以外包,职业设计逐渐成为工业设计产业新的业务和就业增长点。在以体验为核心的产品生态系统模式没有确立之前,上述两类形态代表了产业演进的主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