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设计的价值结构简析

工业设计的价值结构简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5 工业设计的价值结构示意图如果不考虑企业战略、地区政策等复杂性因素,作为工业设计活动的两端,设计者主体和消费者客体将使设计的价值得以单次实现。工业设计的价值含量[2]与这种“将文化体系融入生产机制的效率”息息相关。在工业化时代中,产品是工业设计价值的直观载体,也包含其最终的客体形式。

工业设计的价值结构简析

上述职能性研究将工业设计的价值引向一个二元结构——即“工业生产与社会文化的融合”。通过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工业设计通过创造“工业生产的社会性传达结构”来实现自身的特有职能,它的成果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作工业生产与社会文化之间的“逻辑性同构(isomorphism)”。这一过程使得设计活动的目标能够独立出来,用以搭建生产与文化之间的桥梁(见图2.5)。

978-7-111-46406-8-Chapter02-5.jpg

图2.5 工业设计的价值结构示意图

如果不考虑企业战略、地区政策等复杂性因素,作为工业设计活动的两端,设计者主体和消费者客体将使设计的价值得以单次实现。从设计者主体看,工业设计的执行过程源于将社会文化体系在不同程度上融入工业生产机制得以实施;而就消费与使用者而言,在实用性与文化性诉求的平衡过程中间审视产品也是普遍性的事实。可以说,以技术、流程、方法等要素等为特征的工业生产和以精神性活动为代表的人类文化体系之间的矛盾促使工业设计不断推新求变,在不同时期力图构筑两者的契合点。工业设计的价值含量[2]与这种“将文化体系融入生产机制的效率”息息相关。

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化的开端,而真正反映工业时代标准化特性的事件是19世纪末“生产线”的引入(Kiely,2007),标准化生产体系使得工业时代有了自身的灵魂,也确立了工业生产的“线性”与“流程性”特征。另一方面,作为精神层面的生产过程,文化形态的发生却从不依据线性的逻辑进行,而是相对复杂甚至在很多时刻趋于混沌的过程(Scott,2007)。为平衡两者之间的落差,进而使工业生产有机地融入社会生活,工业设计随之产生并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中更加趋于重要。享有盛名的美国工业设计师Raymond Loewy在谈到工业设计的职能时曾提及一句精妙的表述:“工业设计用于缓解客户本已是复杂难耐的生活”(Loewy,1962)。不少颇有建树的设计师,如Le Corbusier、Mies van der Rohe等在内,对于自身工作目标的见解与之类似。一个多世纪以来,工业设计始终在线性生产与复杂文化之间作业,致力于维系两者的和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www.xing528.com)

在工业化时代中,产品是工业设计价值的直观载体,也包含其最终的客体形式。自工艺美术运动(Art&Craft Movement)和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短暂的手工艺回归后,工业设计的台幕正式拉开。无论是现代主义(Modernism)运动中冷峻沉稳的几何建筑,抑或是流线型(Streamlining)风格中热情夸张的飞翼汽车,也包括今天寻求精神宁静无印良品(MUJI),这些多样化的“工业设计产品”在原型层面均是工业生产机制与社会文化体系进行“逻辑同构”之后的“界面”(见图2.6),是工业设计价值在不同层面上的客体化,用以传递不同时空语境下的新平衡。

978-7-111-46406-8-Chapter02-6.jpg

图2.6 流线型风格的汽车设计

(信息来源:通过互联网信息检索工具获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