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证明前文对于城镇居民收入与新旧房成交面积比相互关系的论证,本书需要证明城镇居民收入越高,土地资源越紧张。图1显示了2017年我国地级市建成区人口密度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明显看出,建成区人口密度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呈U形关系,收入水平较低的城市虽然人口密度也较高,但本身城市规模较小(见图2),而收入水平较高的大城市不但城市规模较大,而且扣除拥堵时间之后的平均通勤时间也较长(见图3)。这些情况表明:第一,收入最高的城市人均占地较少,但收入最低的城市人均占地也同样较少。第二,收入最高的城市的规模同样较大,通勤时间长,说明已经出现明显的人口与土地资源错配的现象,而这正是土地资源紧张的表现。收入最低的城市虽然同样人口密度高,但城市规模小,通勤时间短,这只是城市尚未充分发展的表现,城市活动被集中在一小片区域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城市收入水平越高,土地资源越紧张。
除了前述证据外,我们还可以从反面论证。按照前文的逻辑推理,一个城市的发展如果不是依靠土地资源,那么土地资源就会相对充足,即使发展程度很高也会有较高的新旧房成交面积比。图4是2017年我国新旧房成交面积比与人均GDP的散点图,与图1对比,东营偏离拟合线的程度明显变大。东营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胜利油田就位于东营。很明显东营的发展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没有其他城市高,因而即使东营有着较高的人均GDP,也不意味着其土地资源的紧缺,因此它的新旧房成交面积比就会相对较高,这恰恰是现实反映的情况。
图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建成区人口密度(2017年)
注:建成区人口密度由该地级市的常住人口数除以总建成区面积而得。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和《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图2 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
图3 城市通勤时间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通勤数据来自高德地图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可支配收入来自Wind数据库。
图4 我国新旧房成交面积比与人均GDP(201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