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业市场的地区差异巨大,而以前的许多调控政策未能做到因地制宜,导致很多政策并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甚至进一步加剧了原有的问题。
上文已经提及全国所有行政区都要进行基本农田保护,不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就是一例,而2015年开始的“去库存”战略是另一个例子。我国一二线城市产业基础发达,大量人口持续涌入,土地供应相对不足,从2003年到2017年,上海和北京的常住人口数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从2.45%上升到3.30%,但是建设用地面积反而从1.72%下降到1.69%,建设用地面积比重的涨幅明显小于人口比重的涨幅,两地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从2003年的132平方米/人和212平方米/人变为2017年的142平方米/人和149平方米/人,房价上涨压力较大;而部分中西部三四线城市产业基础孱弱,人口持续流出,土地供应相对过剩,以中西部的湖南和四川两个省份为例,从2003年到2017年,两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从198平方米/人和176平方米/人上升到241平方米/人和225平方米/人。[6]这已经高于北京和上海,考虑到两省城市人口比重显著低于北京和上海两市,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会更高,土地充裕情况要远好于上海和北京,对房价的支撑远不如一线城市强劲,从长期看甚至存在房价预期下跌的可能性。(www.xing528.com)
很显然这两类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形势有很大不同,房价预期也存在明显的一二线城市过高、三四线城市相对较低的错配问题,但是“去库存”政策却全国都是一个口径。这导致一二线城市库存不足,房价迅速上涨,房价上涨预期更加明显。根据同策研究院的测算[7],2015年“去库存”战略提出时,35个一二线核心城市待售面积在总库存中仅占19.33%,而80.67%的库存都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而三四线城市由于“去库存”效果明显,地方政府趁机扩大土地供应,“去库存”变成“补库存”,长期房价预期更加严峻:根据同策研究院的数据,31个三四线样本城市2017年1—10月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9 530万平方米,而这期间房地产企业补充土地规模达到1.5亿平方米,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1.5%。[8]由于政策实施没有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预期错配问题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加剧,不同类型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更加严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