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型工业化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新型工业化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产业结构优化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这是对新型工业化内涵的充分把握,是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的认同与支持。2.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布局江西省工业化发展规划布局。

新型工业化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1.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产业结构优化

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这是对新型工业化内涵的充分把握,是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的认同与支持。根据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本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时应大力优化产业结构。

(1)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壮大骨干企业。要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以骨干企业为龙头,进一步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重大攻关项目加大研究力度,做好“三个积极主动”[1]:一是要积极主动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无缝对接,争取项目尽可能快地审批;二是积极主动到省外开展全方位招商引资,争取引进大项目和好项目,并尽可能多地落地;三是积极主动地走出去,与其他国家开展战略性合作,推动项目的引进。

(2)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加速产业集聚。基于区位优势,按照产业集群,理念做大做强做优一批有代表性的工业园区。从战略层面上扶持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工业园区,探索企业化管理模式,支持其提升质量。集中力量把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做大做强做优,在工业园区中发挥领头羊作用。同时,根据产业特点,有重点地扶持技术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的特色园区,努力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3)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提升工业素质。鼓励和支持各级地方政府加大科研投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出台人才激励办法,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以技术创新提高工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支持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多种方式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发平台。政府也要出面加快建立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科技信息共享平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给发明专利的拥有单位和个人一定的专利费,如果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则要给拥有者一定的期权,以激励发明专利的应用化。

2.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布局

(1)江西省工业化发展规划布局。《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半导体照明产业以南昌高新区为核心区,发展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全省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以吉安、赣州、景德镇、九江、宜春等地为辐射区,加快建设器件封装产业基地、LED应用产品(背光源、显示屏、通用照明)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下游应用产品。航空制造产业着力形成“一城二园区”的空间布局,重点在南昌、景德镇、九江三个设区市进行集中布局。生物医药依托南昌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和六个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设,构建形成以南昌为核心发展区,以宜春、抚州、景德镇、鹰潭、九江、新余、上饶为扩展区的产业发展布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重点布局在南昌、宜春、新余、景德镇、上饶、赣州。充分发挥宜春、赣州、宁都锂资源优势,依托宜春国家锂电产业基地等发展主平台,重点推进锂电正极材料及其深加工产品建设。依托安义铝合金等生产基地,紧跟大飞机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满足大飞机、交通运输设备等需求的高性能铝合金,重点开发铝合金中厚板、锂铝合金、铝镁合金等。先进陶瓷以景德镇、高安萍乡等陶瓷产业基地为中心。特种玻璃依托萍乡工程玻璃产业基地浮法玻璃及深加工生产技术体系。高性能复合材料重点推进以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

(2)湖南省工业化发展布局。《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长株潭三市产业发展重点: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风电设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钢材深加工及冶金装备制造、基础化工及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纺织岳阳、衡阳、常德益阳娄底五市产业发展重点:有色精深加工、精品箔板、无缝钢管及深加工、汽车板、硅钢片及深加工、石油化工、盐化工、支农化工、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纺织、造纸、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大湘南地区(包括郴州永州两市)产业发展重点:稀贵金属冶炼及加工、氟化工、新型建材、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大湘西地区(包括张家界怀化、邵阳三市和湘西自治州)产业发展重点:锰锌、硅精深加工、食品加工、建材、生物医药。(www.xing528.com)

(3)湖北省工业化发展布局。《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支持烽火科技、理工光科、武汉凡谷、华工图像等的培育和壮大,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及高效能计算、物联网、智能传感、信息安全等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依托核电项目建设和中核集团、719所、武汉重工等重点企业,带动核电装备制造和服务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和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的产业和科研优势,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高端装备制造:依托重点工程和华中数控、中航精机、武汉航空仪表、武汉重型、三环锻压、凯迪电力、江汉四机、武船重工、武桥重工、金鹰轨道交通等企业,优先发展核心关键部件和基础制造工艺。节能环保:重点支持国网电力、国测科技、追日电气、武汉锅炉等高压变频器、软启动、智能电网、节能锅炉、窑炉等装备的研发和生产;重点鼓励和扶持格林美等开展电子废弃物回收和综合利用。新材料:大力支持晶丰电子、鼎龙化学、湖北国创、四海化工等发展新材料。生物:积极支持中科院病毒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生物所、湖北医药院等高校院所与东阳光药业、广济药业、华中药业、武汉海特、武汉启瑞、武汉爱民等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4)安徽省工业化发展布局。《安徽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提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布局:合肥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家用电器、冶金、化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滁州市:以家电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化工、非金属材料、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马鞍山市:以精品钢铁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冶金装备和工程机械制造、大型铸造件及刃模具、食品工业及农产品深加工、造纸印刷、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芜湖市: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基础原材料、家用电器产业,优化升级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产业、光电光伏产业等优势产业。宣城市:以机械电子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农产品加工、耐磨材料、建材原材料等优势产业。铜陵市:以铜冶炼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池州市:以新材料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加工、精细化工、先进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安庆市:以纺织服装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石化、精细化工、工程塑料、新型化工材料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六安市:以轻纺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钢铁、农产品加工、建材、能源等优势产业。皖北地区产业布局:蚌埠市:着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化工及环保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光伏、生物质、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纺织、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淮北市:稳步发展煤电产业,不断壮大煤化工产业,做强食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提升纺织服装和建材业,加快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形成煤电化和非煤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阜阳市:重点发展煤炭、煤电化一体化、轻工纺织、汽车改装农机制造、农林产品深加工、化肥及精细化工、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等产业。亳州市:做大做强中药产业,积极发展食品、酿酒、煤电化、汽车和电子电器产业。宿州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煤电、化工、建材、轻工、纺织和农业机械等产业。

(5)山西省工业化发展布局。《山西省工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太原市:以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不锈钢及深加工产业;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为目标,建成国内最大的煤机研发制造基地和国家重要的铁路装备制造基地,万柏林区以北车、晋机为核心承载企业,全力推进铁路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大同市:集中建设塔山煤电热气材一体化、太阳能光伏产业、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医药、绿色食品、新型建材和环保产业类工业园区。阳泉市:依托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级示范基地;依托平定龙川工业园区、盂县西小坪工业园、郊区河底装备制造物流园;发展壮大张庄高科技及煤化工产业园区、东城科技创新园、阳泉市鑫磊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特色园区。长治市: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煤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光电子、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晋城市:突出抓好“一区六园”建设,全力打造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先行区、示范区。朔州市:以建设乳品工业、陶瓷工业、资源再生产业等五大基地为目标,重点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平鲁北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怀仁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等八大工业园区。忻州市:推进建设以煤化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忻州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打造定襄县芳兰锻造工业基地。吕梁市:建设孝义梧桐千万吨级焦化工业园区,建成交城、文水2个新型煤化工工业园区和柳林煤矸石综合利用园区、岚县装备制造工业园区。晋中市:推动山西新能源汽车和机械装备制造区、榆次工业园、榆次液压工业园、介休循环经济工业园、榆社化工园、灵石两渡工业园、祁县经济开发区等10大工业园区。临汾市:整合改造提升钢铁、焦化、电力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煤化工、新材料、医药、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运城市:依托空港经济开发区、绛县经济开发区推进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基地建设;以风陵度经济技术开发区、盐湖工业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产业;重点发展解州、永济、河津三个铝工业园区和闻喜万荣两个镁工业园区;努力培植河津焦化产业园和新绛煤化工园、临猗工业园区、稷山西社煤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6)河南省工业化发展布局。《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提出:围绕中原电气谷、洛阳动力谷、郑汴汽车基地、轨道交通装备基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高端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原材料基地;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工业基地;推动食品工业“二次创业”,建设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依托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充分发挥郑州、洛阳、新乡等中心城市科技、人才、资金及产业优势,引导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郑州、洛阳、新乡、许昌、安阳焦作鹤壁、南阳8大先导产业基地。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战略布局,推进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核心带动”就是提升郑州产业发展层次,推进高端产业向中心集聚,引导中低端产业向外围转移,加快郑汴产业带发展,打造郑洛工业走廊。“轴带发展”就是依托沿陇海发展轴,重点发展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汽车、石化等支柱产业;依托京广发展轴,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高新技术、钢铁、食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东北西南向、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培育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形成新的产业发展轴,打造“米”字形产业发展带。“节点提升”就是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城市产业特色化错位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对接周边”就是依托中原经济区,促进沿边城市与周边地区强化跨省域产业合作,提高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中的辐射带动力。

由中部六省的相关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比较可知:首先,中部各省的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江西省提出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湖北省支持新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制药等,安徽省培育光伏、生物质、新材料等。其次,许多省份也十分注重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例如,安徽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家用电器、冶金、化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河南省推进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高端化发展等。再次,各省的新型工业化规划都很重视产业布局。例如,湖南省分为长株潭、大湘南、大湘西等经济板块来发展不同的产业,安徽省的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其产业定位不同。最后,工业园区和基地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战场。例如,江西航空的一城二园区,山西太原的不锈钢产业园区等,产业集群似乎成为工业发展的唯一形式。

[1] 刘莹.以抓重大项目为支撑 全力推动试验区跨越发展.贵州日报.2010年9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