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中部,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东有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部、南部以黄河为天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据省情介绍,山西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 610.8万人,辖11个地级市和119个县市区(其中,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
山西省城镇化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第一阶段(1949—1978年),缓慢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省只有太原一座城市,人口城市率为2.3%。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城镇化的发展得到了加快,到1978年,全省增加了6个城市,城市个数升为7个,即太原、大同、阳泉、长治四个地级市和榆次、临汾、侯马三个县级市;城市总人口379.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9.4%。第二阶段(1979—2010年),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业化进程得到快速发展,城镇化逐步走上持续、健康、快速的轨道。到2010年,山西省共有地级市11个、县级市11个和85个县,城镇人口突破1 574.75万,城镇化率达到48.05%以上。第三阶段(2011— )。据山西省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在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 785.3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9.68%,比2010年增长1.63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6%。这表明山西省实现了由乡村型社会为主体向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转变,标志着山西省城镇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的初步结果,2010年,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 571万人,同2000年相比,十年增加324万人,增长9.98%,年平均增长率为0.96%。其中,运城市以5 134 794人位居十一个地市首位,省会太原市以2.31%的年均增幅位居增幅榜第一。而最令人欣慰的是,据山西省统计局数据,2012年山西省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6%,比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年均增长速度0.08个百分点。然而,如表15-1所示,2012年年底,全省非农业人口为3 097.06万人,实际城镇化率为33.50%,在中部六省中是比较低的。
表15-1 按城乡分历年山西省的人口数(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山西统计年鉴(2013)》.
根据统计数据,2012年,全省11个市中城镇人口超过50%的市由2011年的4个(太原、阳泉、大同、晋城)增加为5个(太原、阳泉、大同、晋城、朔州),在山西省城镇化方阵中,居前三位的是太原市(83.76%)、阳泉市(63.04%)、大同市(57.95%);居后三位的为运城市(41.41%)、忻州市(41.43%)、吕梁市(41.61%)[2]。如表15-2所示,城镇人口最多的运城市超过500万人,最少的阳泉市刚过130万人。2012年,城镇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的市为9个;城镇人口在200万—300万人的有1个,城镇人口在100万—200万人的有2个,城镇人口在100万人以下的没有,说明山西省的城市规模大,人口比较集中。(www.xing528.com)
表15-2 按城乡分山西省各设市区的人口数(2012年年末数)
数据来源:《山西统计年鉴(2013)》.
[1] 本书关于中部六省的城镇化阶段的论述参考了闫能能(2012)并加以修整。闫能能.中部六省城镇化进程比较研究.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
[2] 山西省统计局.2012年山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山西省政府门户网站.2013年4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