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农化与城镇化:国内外学者思想总结与中国探索

非农化与城镇化:国内外学者思想总结与中国探索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一书系统总结国内外各学者的人口城镇化思想,特别是国际上劳动力非农化以及城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运用实证性研究方法,考察中国城乡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和劳动力非农化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非农化与城镇化:国内外学者思想总结与中国探索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方向、途径和模式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在分析各类城镇化模式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城镇化方向。主要有以下一些理论。

1.费孝通小城镇理论[1]

自1983年以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连续发表了《小城镇,大问题》、《继续开展江苏小城镇研究》《小城镇,再探索》《小城镇,苏北篇》《小城镇,再开拓》《论小城镇及其他》等文章,研究了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发展进程、“三农”问题与小城镇发展的关系以及现代小城镇成长和变化的动力。费孝通主张中国城镇化道路应该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大中城市为辅;乡镇企业使周围的居民实现就近就业,收入水平上升,带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发展促进了城镇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与“珠江模式”等城镇化发展模式,在中国城镇化实践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2.周一星的城镇化协调发展[2]

地理学家周一星认为,现在有人还在争论中国的城镇化是走大城市发展道路、中等城市发展道路还是小城镇发展道路已经过时了。在中国规模宏大,层次繁多的城镇体系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各有自己的作用,应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这点从现在推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来看已经得到了印证。在他看来,从我国国情出发,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应该是城乡统筹、工农互动的城镇化,是速度适中、规模适度的城镇化,是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的城镇化,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镇化,是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城镇化。这也和政府力推的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一致。

3.辜胜阻的城镇化概念[3]

1991年,经济学家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他主张中国的城镇化概念,并发表一批见解独特、影响广泛的研究成果。《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一书系统总结国内外各学者的人口城镇化思想,特别是国际上劳动力非农化以及城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运用实证性研究方法,考察中国城乡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和劳动力非农化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4.高佩义的城市化三大定律[4]

高佩义博士在1991年出版的《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中提出了城市化的三大定律,即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规律、大城市超先增长规律和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双向互促共进规律。郭鸿懋(2005)进行了如下总结:其一,城镇化进程的阶段性规律。虽然国外学者早已提出过城市化进程的“S”形曲线,但高佩义指出它“并不是一条规则定型曲线”,而是随各国或地区具体情况不同呈不同形状,或弯曲,或平直,或波动,但长期大趋势仍是呈“S”状。其二,大城市超先增长规律。高佩义指出这一规律“主要是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阶段性规律,并不一定是贯穿城市化过程始终的规律”;并指出这一规律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扩大城市规模,否则,“将是错误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其三,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双向互促共进的规律。高佩义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我们只看到两者呈正相关,还不十分清楚具体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因此,不要盲目去“加速”和推动城镇化。

5.郑弘毅的农村城镇化[5]

郑弘毅教授在《农村城市化研究》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农村城镇化的理论、机制及适用性,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等地区的农村城镇化进行了较深入地实证分析。该书对我国农村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影响因素、操作机制、调控措施作了深入细致地探讨,突出地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和人口空间集聚与扩散机制,描绘了我国农村向城市的转变问题。(www.xing528.com)

几十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镇化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形成了众多研究学派。

(1)地理学派。胡序威、顾朝林、崔功豪、姚士谋等地理学家侧重于研究城市密集区与区域发展的空间关系,主要研究城市及城市密集区发展的宏观背景、微观机制、空间结构和演化机理等。

(2)经济学派。杨云彦、李青、陶阳、王振亮等论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性,认为工业的发展不仅构成工业化的基本过程,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城镇化,城镇化又进一步适应工业化的要求。

(3)环境学派。周复多、吴未、王铎、王诗鸿等提出,衡量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水平不仅要有经济指标,还要有社会指标,要在经济建设的同时保护城市环境,他们认为城市是一个开放、多元的体系,涵盖“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等不同类型。

[1] 宋林飞.费孝通小城镇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3月15日.

[2] 钱振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3] 孔泾源.农耕社会工业化、城镇化的中国式道路——评《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管理世界.1992(6).

[4] 郭鸿懋.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索规律性推动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南开经济研究. 2005(3).

[5] 丁益.中国农村的发展之路——《农村城市化研究》读后.中国图书评论.199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