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服务能力受限于物流系统运作的成本和效率,这主要是因为服务的成本和效率决定了业务辐射的范围。亚当·斯密有一个著名论断:“分工程度受市场容量大小的限制。”专业化分工式的生产效率普遍提高,但失去了物流系统的支撑,生产效率将会受到影响。协同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并且数据非常难获得,本书根据产业集群的具体特征,只是为其物流支持体系的协同管理平台中的治理模式提供一些建议。
治理模式意指交易的组织模式。威廉姆森根据交易的次数和资产属性将其分为四个类别:市场治理、三边治理、双边治理和一体化治理。市场治理是由单纯的市场竞争实现的;三方治理是包括双方和第三方共同协调的交易次数少的模式,适用于专用性较高的交易;一体化治理也叫单边治理,这种模式是企业内部统一运作和控制;其中三边治理和双边治理属于中间治理结构[5]。
双方选择是否进行物流合作以及选择哪种合作治理模式往往取决于最大化收益与合作成本之间的差额。但如果企业双方已经达成合作意愿,就需要关注如何选择成本最小化的治理模式。在考察了产业集群物流合作的综合成本基础上,分析不同治理结构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比较,形成产业集群物流合作治理模式(见表6-2):
表6-2 产业集群物流合作治理模式
续表
综合产业集群物流合作的治理结构分析情况,可以知道对于非专用性投资的标准化物流服务可以采用市场治理结构;对于短期合作需求,一定专用性投资的物流合作可以采用三边治理模式;对于较高程度的专用性投资的物流合作,为了保证专用性投资能够收回,合作期限一般较长,采用三边治理交易成本太高,应该采用双边治理;对于专用性投资程度更高的物流合作,可以通过一体化集成到一个企业内部,选择一体化治理模式(见表6-3)。
表6-3 产业集群物流治理模式分析(www.xing528.com)
1.优势产业物流治理模式
优势集群的物流发展所需专用投资比较高,产品也需要高度专用性的服务,而且合作的周期一般很长,专用投资和高转换成本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二者的矛盾促使三大优势产业集群的物流治理模式主要依赖于双边治理和一体化治理。
由此推断,在全面了解产业内部物流特性后,政府可以参与进来,促进产业内企业和产业外物流企业发展,如符合产业发展特性并且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物流公司,完善其产业链,确定三大优势产业集群物流治理模式,并为产业市场的扩容作好充足的准备。
2.新兴产业物流治理模式
新兴三大产业的物流发展仅仅需要定制的物流服务,因此产业外的物流服务一般能够满足产业物流的发展,但是由于三大产业的产品差异性比较大,转换成本存在不确定性,所以三大新兴产业的物流治理模式主要是三边治理和双边治理。那么政府应出台物流外包的鼓励措施,不断地完善物流市场,突破区域位置的限制,为新兴物流产业的发展节约更多的资本以加速产业的形成。
3.传统产业物流治理模式
传统优势产业的物流发展需要标准化的物流服务和简单的定制物流服务,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差异性,大大节约了契约成本。并且双方的合作期限比较短,因此其物流治理模式基本上是市场治理和双边治理。由此可知,政府应完善基础性物流设施的功能,促进冷链设施和管理的完善,并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降低如粮食和烟草等进出口的受限度,从而实现与国际物流的接轨[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