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与销售时机、时段、周期和偶发的环境改变(如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联性。不同的促销时机、上架波段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和对商品价格的敏感程度,最重要的是对商品在市场的销售动态产生直接影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让各大商家记忆犹新的莫过于2008年的暖冬和2009年的寒冷带来的羽绒服的销量大转变。以羽绒服品牌波司登为例,在2008年暖冬时期,本计划了一系列销售策略想将销售收入增长为去年的3倍,全因毫无征兆的“暖冬”气候给打乱,在预计最寒冷的1月24日到2月初,波司登在重庆的总销量每天仅为500件,比往昔下降了60%。相反,2009年冬季,气温骤降,羽绒服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就算价格上涨三四成,消费者也是争相购买。这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市场销售状态产生的直接影响,其他的因素同样具有此项功能。例如,微信APP的广泛使用,造就了新一类商人——微商,他们的销售模式就像是原子裂变一样,由直系朋友传播至二线朋友,二线朋友继续分享传播。比较典型的是2014年,各行各业都有进军做微商的人,无论销售的是化妆品、时装,还是鞋子、食品等,都因为这一年的机缘巧合获得了可喜的收益。但是同样,到了2015年,市场对微商进行了大洗牌,批量的兼职微商退出了他们的生意,其中缘由不单单是消费者选择购物时不再盲从,不再因为新鲜感去尝试,甚至很反感微商的行为,还有最好时机逝去的原因。由此可见,把握和抓住良好的销售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市场发展与互联网商业线上线下的冲击整合,给今天的服装销售提出了新条件,传统的按档期调价、按惯例打折等这些常用的价格策略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定价的行情变化,时间、时段、时长的概念都需要进行创新性认识。因此,分时应该成为最具灵活性的定价策略。分时定价一方面指的是要根据商品销售不同的时间段、当期、波段进行创新性的认识和思考,准确把握商品生命周期与市场销售周期的协调性;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的形势,抓住不同的时机,比如网购狂欢节“双十一”、节假日等。那么如何对商品销售的时间进行创新性的认识便是分时定价策略的关键。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逆市而行
逆市而行即逆季节而行之,其中“市”指“季节”。从商品一般的销售时间来说,商家会选择应季或者季前销售,以最新款的服装抢先收获销量,但是往往没有注意到季后有时也是不错的销售时机,比如春节前很多消费者会进行新年服装的采购,春节后很多商家都选择了暂时不开店或者春款上市,但是此时,仍然会有很多消费者抱着便宜或者囤货的心理,去挑选一些毛衣外套或者羽绒服类的冬款服装,这也恰恰是商家可以抓住的商品售卖的良机。
2.制造噱头(www.xing528.com)
从商品销售时段的角度讲,不应该局限于众所周知的“五一”“国庆”“店庆”等,而应该进行“适当的造势”,即去创造或者营造恰当的销售时机,比如京东“616”、苏宁“818”,或者在每年九月份开学季,可以进行“开学礼(新学期、新气象、新服装)”的酬宾活动,对服装、鞋帽等进行优惠定价。
3.限定时长
从时长的角度来说,限定时长是今天服装市场少有的策略,大多数商家采用长时间统一定价的方式。限定时长定价,一方面让消费者产生“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紧迫感,另一方面商家通过造势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限定活动时间也可以控制成本。比如优衣库节假日采取的“限时优惠特价”,限时10点特价,该过程大约持续30分钟或者一个小时,原价499元的轻薄羽绒服限时期间419元,过了特定时间恢复原价。这样会造成众多消费者排队购买的盛况,同时也让错过的消费者遗憾或者期待下次的光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