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电力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每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1500万~1800万kW,不仅年发电量已超过日本,而且总装机容量也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1.发电装机和用电量
到2005年底(电力的建设项目建成投用一般都需数年时间,“十五”期间的建设“十一五”才见成效。下同)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2亿kW,2006年装机新增约1亿kW,比2005年增长20%。2006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82万亿kW·h,比2005年增长14%。
2.电网规模
到2006年底,我国220kV及以上线路长度达到28.2万km,变电容量9.8亿kVA,分别比2005年增长10.4%和15.7%。最大的华东电网20kV以上的输电线路现在达到了48697km,变电容量0.5亿kVA。国家电网公司拥有220kV及以上交流线路21.9万km,20kV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22万km,变电容量7.4亿kVA,直流线路3900km,直流输电容量1050万kW。直流输电拥有的规模是世界第一位。
3.全国联网和跨区输电得到较大发展
除海南、新疆、西藏、台湾以外,全国基本形成联网格局,电网发展进入资源优化配置新阶段。2006年12月,三沪直流建成投产,华东与华中电网联网容量提高到了720万kW,2006年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达1685亿kW·h。跨区输电和一些直供线路,价值达到了1685亿元,接近全公司售电量的10%,2006年国网公司的售电量是17097亿kW·h。
4.区域电网和网架得到了较快发展
华北电网形成了万顺、大房、神保、侯廉、托克托5个500kV西电东送通道,京津唐受端环网得到强化,山东电网通过辛安—聊城双回500kV线路与华北主网相联。北京的500kV电网建设大大加强,2006年建成了城北和通州2个500kV变电站,使北京的500kV变电站从4个增长到6个,计划于2008年前再建2个,8个变电站负荷约1200万kW。华东电网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跨省市500kV主环网,福建电网通过福州500kV线路与华东主网相连,华中电网形成以三峡为核心的500kV主干网架,东北电网形成了纵贯南北的链式500kV主网结构,满足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需要。西北电网形成覆盖陕、甘、青、宁四省区330kV主干网架。在官厅—兰州东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的基础上,西北电网750kV输电线路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5.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取得可喜成绩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造,城乡电网结构与装备水平得到改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有了较大提高。北京、上海、天津等已经在城市外围形成了500kV环网结构,多数城市已形成了220kV环网,部分城市的220kV变电站深入市区中心,“两改一同价”的实施,提高了农网的供电质量,降低了农村电价水平,推动了农村用电水平的持续增长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200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经营区域内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到2006年底,投资58亿元,新增54.5万通电户,户户通电省份由年初的6个增加到18个。
6.二次系统装备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电力通信基本实现了规划确定的主干通道光纤化数据传输网络化的目标,基本形成了三纵三横的主干网架,省级及以上调度机构配置了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电力调度数据采集自动化,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从生产自动化向企业信息化全面发展和深化。
7.全国联网的格局初步形成(www.xing528.com)
目前全国已经形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个区域电网和南方电网,其中华东、华北、华中、东北四个区域电网和南方电网已经形成了500kV的主网架,西北电网在330kV网架的基础上,第一条750kV官亭—兰州东输变电示范工程已于2005年9月26日建成投运。西电东送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形成了北中南三大送电通道:北通道目前已经形成由山西、内蒙古西向京津塘和河北南网送电的九回500kV线路;中通道由两条±500kV直流线路,将三峡、川渝、华中主网的电力送到华东地区;南通道已形成“三交二直”五条送电通道,将云南、贵州、广西3省(自治区)电力送至广东。目前全国各大区域电网之间联网线路达到“三交三直”六条联网线路,即连接华中、华东的两条±500kV的直流线路;连接东北、华北的双回500kV的交流线路;连接华北、华中电网的一条500kV的交流线路;连接华中与南方电网的一条±500kV的直流线路。全国联网规模达到4.3亿kW,交流同步网规模达到2亿kW。因此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8.采用新型输电网
(1)灵活交流输电。该项技术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力系统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利用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对电压、有功潮流、无功潮流等的平滑控制,从而在不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系统传输功率能力。
(2)高压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电能从三相交流电网的一点导出,经换流站转换成直流电,通过架空线或电缆传送到接收点。直流电在另一侧换流站转化成交流电后,再进入接收方的交流电网。由于直流输电只需1根(单极)或2根(双极)导线,其架空线路杆塔结构也较简单,因此,直流线路的造价会大幅度地降低。一般而言,在同等输送功率的情况下,直流输电线路的占地面积只是交流输电线路的一半,对于一个延续上千公里的输电线路来讲,节约下来的土地面积非常可观,这一点,对于中国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另外,高压直流输电不存在系统稳定性问题,可实现电网的非同期互联。而且直流系统的“定电流控制”限制短路电流可快速地将短路电流限制在额定功率附近,短路容量不因互联而增大。直流输电还可通过晶闸管换流器快速调整有功功率,实现潮流翻转,在事故情况下可实现健全系统对故障系统的紧急支援,也能实现振荡阻尼和次同步振荡的抑制。
(3)紧凑型输电。紧凑型输电技术突破了常规线路的导线结构及布置方式,使三相导线置于同一塔窗内,呈三角形布置,极大地压缩了导线的相间距离,从而降低了线路阻抗,在额定电压不变的条件下,提高额定自然功率。紧凑型输电路线的单位走廊宽度的自然传输功率可以达到高一级电压等级的常规型输电线路自然传输功率水平。这是一种比较经济地提高超高压交流输电能力的输电技术。目前,我国500kV、330kV、220kV电压等级都有紧凑型线路投运,其中500kV昌房线已投运6年多,220kV安屯线已投运11年,已投运的各条线路运行情况良好。紧凑型输电技术运行可靠、技术先进,目前已形成成熟的运行经验和完整的设计规程,设计制造完全国产化,已作为电网先进适用技术之一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推广应用。
(4)高温超导输电。与常规电缆相比,高温超导电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损耗低和传输容量大的优点。利用它,可以大大降低电力系统的损耗,提高电力系统有总效率,实现大容量输电。我国第一组超导电缆系统于2004年4月19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普吉变电站投入运行,这标志着继美国、丹麦之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超导电缆投入电网运行的国家。
除此之外,气体绝缘线路(GIL)在我国电网中也有少量采用。2004年6月18日,华东电网首条500kV的GIL线路管道在浙江杭州市电力局瓶窑变电站顺利投入运行。有专家称,GIL线路管道的顺利投运为将来500kV母线分裂改造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9.变电容量快速增长
2004年底全国220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达223万km,变电设备容量有69676万kVA,500kV的线路有5.6万km,变电容量21082万kVA,与2000年相比220kV以上的输电线路增加了5.9万km,增长36%,变电容量增加28187万kVA,增长67.9%,增长率也是很高的。其中500kV线路增加了2.9万km,增长了107%,变电容量增加11635万kVA,增长了123%。2005年是全国实现“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计划的关键年份,又是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时期。随着各地区负荷密度的增加,大容量变压器(额定电压为500kV、1000MVA或以上的变压器)将逐渐应用到电网中。目前我国主要在负荷密集的华东、南京电网中陆续采用100万kVA设备。据统计,“十五”期间安排投产25组100万kVA变压器。北京新增变电所也拟采用120万~150万kVA的变压器。目前,我国变压器发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超高压大型变压器向大容量(超过1000MVA)、轻结构、三相式和组合式方向发展;二是中小型变压器向节能化、小型化、低噪声、高阻抗、防爆型发展。变压器性能、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变压器的专用制造设备功能、设计技术的优化以及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现在,变压器制造设备与工具逐渐专业化,争取以装备水平、设备性能来保证加工质量,克服人为因素,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而智能化优化设计程序、CAD参数化设计始终是设计技术的努力方向。
10.实现跨省、跨区配电平衡
跨省、跨区的输变电工程相继投产和开工,三广直流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贵广直流工程建成投产,东北与华北加强联网工程已经建成投运,西北与华中的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进入调试阶段,三峡至上海500kV直流输电工程已正式开工,区域电网和省级电网的网架得到了明显加强。2004年全年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完成825亿元,同比增长12.7%,共投产220kV及以上交流输电线路2.4万km、变电容量11360万kVA,直流输电线路1857km、换流容量600万kW。电网跨区的资源优化加大电网间的电力输送规模,实现跨省、跨区平衡的配电供需,将对调节电力余缺、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发挥重要作用。2004年我国跨省、跨区互送电力完成2259亿kW·h,同比增长35%,跨区电量完成690亿kW·h,同比增长79.6%,省级间、大区域间的互送电量1569亿kW·h,同比增长21.7%。
按照我国“十五”发展计划纲要,我国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建立竞争性发电市场;开放省内电力市场,发展区域电力市场,推进全国联网,培育国家电力市场;规范和理顺电价,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实行政企分开,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电力企业进入国际、国内资本市场。
从东北电网“大扰动”试验到西北750kV示范工程,在“十五”的5年时间里,电网建设业绩辉煌。“十五”期间,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电网建设速度最快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