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都通过账簿记录如实地反映。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需要定期不定期地对账实进行核对,账实核对通常是通过财产清查来完成的。财产清查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是通过对各项实物资产和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对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进行查寻核对,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的实有数与账面数是否一致的一种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
财产清查的意义
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日常增减变动及其结果都反映在账簿记录中,通过账证核对和账账核对保证了账簿记录的正确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客观因素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比如,因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使企业某些财产物资自然挥发或增重,以及由于机械操作、切割等技术原因造成某些财产物资发生一定的损耗;再比如,有关人员工作中收发计量差错或核算不准等失误,以及管理制度不严造成贪污盗窃等都会造成账实在实际上可能不一致。因此,对各项财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财产清查,对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财产清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图4-12所示。
图4-12 财产清查的意义
财产清查的种类
财产清查的种类如图4-13所示。
图4-13 财产清查的种类
1.全面清查
全面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与核对。全面清查范围广、内容多、时间长、工作量大。全面清查的对象一般包括如图4-14所示。
图4-14 全面清查的对象
全面清查主要适用以下几种情况,如表4-15所示。
表4-15 全面清查适用的情况
全面清查范围广、内容多、时间长、工作量大。
2.局部清查
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部分财产进行盘点或核对。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但专业性较强。(如图4-15所示)
图4-15 局部清查的对象
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但专业性较强。
3.定期清查
定期清查是指按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进行的清查。定期清查一般在期末进行。它可以是全面清查,如年末决算前的清查,年末、月末结账前的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如现金、贵重物品的每日清点。
4.不定期清查
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进行的临时性清查。不定期清查并未事先规定清查时间。它可以是全面清查,如:合资、改制、兼并、撤销前的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如:物资保管人员工作交接时进行的清查,发生意外灾害时进行的清查。通常适用于以下情况,如图4-16所示。
图4-16 不定期清查的情况
财产清查的方法
财产清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如表4-16所示。
表4-16 财产清查的方法
财产清查的程序
财产清查是一项非常复杂细致的工作,它不仅是会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是各个财产物资经营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了妥善地做好财产清查工作,使它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必须在清查前,特别是全面清查以前,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财产清查工作。
(1)组织准备(www.xing528.com)
财产清查组织准备内容如图4-17所示。
图4-17 财产清查组织准备内容
(2)业务准备
①会计部门应在财产清查之前将截至清查日止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结算出总账和明细账的余额,并相互核对,做到账证相符和账账相符,为账实核对提供正确的账簿资料。
②财产物资的保管使用等相关业务部门,应登记好所经管的全部财产物资明细账,并结出余额。将准备清查的各种财产分类整理清楚,排列整齐,并分别悬挂标签,详细标明实物的编号、名称、规格、结存数量等,以便盘点核对。
③准备好各种计量器具和印制清查登记用的清单、表册等。
(3)实施清查
在完成以上各项准备工作以后,就应该由清查人员依据清查对象的特点,预先确定的清查目的,采用合适的清查方法,实施财产清查、盘点工作。
(4)清查报告、总结
完成财产清查任务后,要将盘点清查资料整理好,由相关人员签名,将清查结果以文字形式报告给相关部门、领导,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差异要切实寻找原因,落实责任人,并对财产物资的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
财产清查的处理
清查后的处理如图4-18所示。
图4-18 清查后的处理
清查结果处理步骤如图4-19所示。
图4-19 清查结果处理步骤
特别提示
通过财产清查可暴露出经营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促使企业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减少因管理不善和贪污盗窃等引起的财产损失,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所以财产清查能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