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措施:发展循环与生态农业

甘肃省措施:发展循环与生态农业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是西北贫困地区,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发展生态农业时,我们必须通有效合理的措施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而尽快实现甘肃省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按照甘肃省目前的环境资源条件,未来甘肃省农业结构必须形成不同层次的结构板块。

甘肃省措施:发展循环与生态农业

图6-1 甘肃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体系图

1.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对山、水、林、路、村等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实现系统物质再生循环,达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是融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于一体的生态合理、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甘肃省是西北贫困地区,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通过大循环、中循环和小循环(图6-1)三者互相促进来实现,通过农业内部与外部的、农业内部各部门的循环体系来实现循环农业的发展。

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中,我们把典型生态农业分成主要的三种形式,具体如下:一是以“食物链”原理为主导作用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循环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主要是靠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通过他们自身的进化和相互促进中共同成长。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常常同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生物,它们是通过一条条食物链联系在一起。按照我们所说的“食物链”的构成和维持的一般规律来看,较为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资源的开发潜力,并且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还减少环境的污染问题;二是依照生物群落演替性的一般原理发展起来的“时空”演替合理有效配置型模式。根据生物群落生长的“时空”特点和演替一般规律,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生产资源;三是在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的系统调节控制型模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为了繁衍生息,必须随时随地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同时环境在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也得到某些补给,以恢复元气和活力。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影响环境,受到生物影响而改变了的环境又对生物产生出新的影响。我们如果不注意这个规律,一味地过度开发,不假思索的索取,不给回报,这样会使环境质量出现严重的下降,现有资源的加速枯竭。因此,在发展生态农业时,我们必须通有效合理的措施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而尽快实现甘肃省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2.发展循环农业的措施

(1)秸秆利用:现在的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秸秆利用方式并不多,大多数的农作物秸秆都是被直接焚烧。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又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我们要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的秸秆,这样就能变废为宝,转化为对我们有用饲料、肥料、能源和多种有益的产品,同时能收到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经济效益。

(2)沼气利用:农业生产中的沼气利用是指把人畜粪便经过沼气池充分的发酵之后,所产生的大量沼气、沼液、沼渣等有用物质,然后按“食物链”的相互关系作为下一级农业生产活动的原材料等进行充分再利用,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产业模式可以参见下图(图6-2);

图6-2 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产业模式(www.xing528.com)

(3)立体种、养殖技术。立体种、养技术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耕地资源的有效途径。如林粮、果粮、粮菜、果菜的间、混、套作等形式的多元立体种植;池塘混养、稻田养鱼(稻鱼立体共生)等立体种、养殖技术。

(4)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技术,节约利用水资源是甘肃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节水农业技术包括重点建设梯田、等高田、等高种植等田间基础设施,提高降水就地入渗量,减少农田水分流失,提高旱薄农田蓄水保墒能力;完善改善土培肥设备,通过深耕(松)、坡耕地综合治理、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抗旱节水能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提高集约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建设农田雨水集蓄和集雨补灌设施。

(5)农业生态园区建设。农业生态产业园通过对一定地域空间内不同企业间,以及企业、居民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源的输入与输出进行优化,从而在该地域内对物质与能量进行综合平衡,形成内部资源与能源高效利用、外部废物最小化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的地域综合体。生态产业园建设是一个动态系统工程,其可能采取的共生模式和策略包括:一、能源、原材料、水的相互交换,如充分利用资源;二、服务设施共享等。按照甘肃省目前的环境资源条件,未来甘肃省农业结构必须形成不同层次的结构板块。例如,在近郊农业区域,重点布局设施农业、观赏农业、加工农业及市场、研发机构等;在河东农业区域,应布局瓜果、蔬菜、花卉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在河西农业区域,应布局粮食、油菜、蔬菜等基础性大宗优质农产品;在自然保护区农业区域,应布局粮食、森林、湿地等生态农业。形成农业布局循环与大循环相连接、相互动的农业循环经济圈。

3.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

首先,发展生态农业,要遵循客观规律,综合发展。若只重视农业生产,就会牺牲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必须支付巨额的治理恢复成本,使经济发展成果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价值。

其次,重新认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疏通农业生态经济内不循环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劳动力流,强化农副产品和各种废弃物的利用和转化增值。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有数千年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经验,如轮作、间作、套种制度,垄稻、沟鱼和桑基鱼塘等,本身就是成熟的生态工程模式,因此,也是最具有条件在此基础上向深度发展。

保护土地资源和质量方面要坚持不懈的培肥和改良低产土壤,合理使用氮素化肥,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扩大绿肥,大力发展各种有机肥料,使土壤保持相当高的肥力水平。水利方面要做到在无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能灌能排,旱涝保收,能保护河流湖泊水资源,保护湖泊、水库有一定的蓄水量和河流畅通无阻,沟渠大小配套,合理开发和节制使用地下水资源。要认真执行林业政策,宜林山地覆盖率要达到40%左右,平原地区也要达到10%。发展四旁植树,停止乱砍滥伐。造林要乔灌结合,根据不同区域环境要求,乔灌和林种结构合理和小区域格局合理,能保护和培植地被植物,森林砍伐量不超过生长量。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逐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发展农林虫害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综合防治,要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

再次,把民营企业纳入生态农业的循环系统中,使民营企业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成为由初级农产品向深层次加工增值延伸的必要环节,逐步使农业生态系统与农村经济系统紧密结合衔接起来,促进整个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现代农业除了依靠科技进步,包括良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饲养方法外,还需要较多的水资源和化肥、农药、地膜柴油等生产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重视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生产就不能持续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