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现状决定必须推行循环农业,发展生态农业
甘肃省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农业的基础条件较落后,农业生产本身存在弱势及严重污染问题。如果不及时转变甘肃省农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农业的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农业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会对甘肃省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大力推行循环农业,发展生态农业。这样,不仅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而且能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使甘肃省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实施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循环经济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也为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循环经济以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他要求把经济活动组建成一个具有较高强度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高效反馈式流程方式,所有有用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还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损失程度,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之间的不和谐问题,在本质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实施农业循环经济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正逐步被新的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所取代。“绿色贸易壁垒”是目前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棘手的贸易障碍之一,它要求所进口商品从设计、制造、包装到消费处置都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得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www.xing528.com)
“绿色贸易壁垒”使我国产品出口,特别是农产品出口受到极大影响:一方面,由于农田受到污染,再加上长期滥用化肥和农药,我国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现象比较普遍;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却越来越高,他们凭借在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相对苛刻的技术标准来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特别是欧美等国家提出所谓“有机食品”以及“生态食品”等,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限量更加苛刻。由于传统方式下生产的农产品往往难以满足这些严格的技术要求,以致出口禁止、退货和索赔事件屡屡发生,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降低。
4.实施循环经济是生态农业的本质要求
实施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生态农业的本质特征就是实现农业资源能量的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既是一条能量传递链,也是一条无主传递链。从经济上讲还是一条价值增值链,例如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不经过处理直接返回土壤,须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分解,方能发挥肥效,参与再循环。但如果经过糖化或氨化过程使之成为家畜喜食的饲料,通过饲养家畜就可以增加畜产品产量,再利用家畜排泄物培育食用菌,生产食用菌后的残菌床又用于繁殖蚯蚓,最后将蚯蚓利用后的残余物返回农田作肥料,用于生物食物选择和排泄未能参与有效转化的部分也能得到利用、转化,从而使能量转化效率大大提高。
5.当前农业生产方式迫使必须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
随着人口在增长,耕地资源不断被占用,其必然结果就是资源的日益短缺。在资源短缺情况下,过度追求农产品的产量的增长的方法上,就会导致在农业生产上大量化学物品投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等生产工具,大量的使用了塑料薄膜等较难分解的物质。这些物质都会造成土壤质量的严重下降,农产品中存在大量的农药残留量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伴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也较大地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及时的用作农家肥,在排入河流中后,又造成了新的污染问题。以上出现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在以后的发展中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所以,我们在发展农业时必须尽快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高科技生产技术有利于防治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问题。因为农业生产中的生态农业生产过程是要求无污染化的,所以生态农业技术无论是栽培技术、施肥技术等各种技术的应用,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问题。恰恰相反,这些技术还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有利于农业生产在生态上的可持续性。同时,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监控也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为以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甘肃省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