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人生中遭遇过创伤,我们很难过。无论你面对着什么样的问题,都要认识到,总有其他人也和你经历过同样的事情。即便你正身处创伤之中,他们的经验也能给你提供重振希望的理由。
创伤时刻会造成巨大的困难和痛苦,但我们较难意识到的是,有的时候,这些创伤也能带来积极的成长。这种现象被称为“创伤后成长”。这种成长并不能掩盖创伤本身的悲剧性.也无法消除潜在的痛苦。但是,研究者理查德·泰德思奇和劳伦斯·卡尔霍恩却发现,“巨大的痛苦能够带来巨大的收获”。
根据记载,在失去伴侣的人、参加过战斗的老兵、被迫逃离祖国的难民、艾滋病或肝炎的患者、孩子患有重病的父母,以及被性侵或性虐待的受害者身上,都出现过“创伤后成长”的现象。有的研究还发现,与未经创伤的人相比,经受过创伤的人,其个人的积极成长更为显著。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有5个建议,可以告诉大家如何从巨大的伤痛中寻找巨大的意义。许多经历过创伤的人都表示,他们在5个领域得到了成长,而这5个建议的灵感,也正源于这5个领域。(这5个领域是从“创伤后成长”领域的研究者泰德思奇和卡尔霍恩的研究报告中抽取出来的。这篇后记的很多内容都来自这两位研究人员的报告,详见文后的书目。所有引用内容都出自这篇综述文章。)
寻找小的峰值体验。许多经历过创伤的人都表示,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中那些之前视而不见的小小幸福:一畦美丽的花园、一杯浓郁的咖啡、一个与孩子共处的早晨。曾任比尔·克林顿总统顾问的汉密尔顿·乔丹说:
在第一次经历癌症之后,生活中最微小的喜悦也被蒙上了特殊的意义——观赏美丽的日落、拥抱我的孩子、和(妻子)多萝西一起欢笑。这种感觉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患上癌症之后,我愈加珍惜我的家人和朋友,也愈加珍视我的余生,这段人生,我绝不会等闲视之。而在此过程中,生活中简单的快乐也变得俯拾即是、用之不竭
在一场致83人死亡的飞机失事中幸存下来的地理教师萨莉·沃克表示:“回到家的时候,天空显得明亮了许多.我竟端详起人行道的纹理来。我就好像置身于电影中一样……(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一种馈赠。”
在第三章里,我们讲述了尤金·奥凯利的故事。被诊断为脑癌晚期的他,被告知只剩下3个月的生命。接到这一消息后,他开始创造一系列能与所爱之人共享的“完美时刻”,比如享受一顿美食,以及饭后在中央公园里散步。这些特别的时刻让他得以“在一周中活出了一个月”,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歌颂情谊,珍惜情谊。一位描述儿子去世情景的母亲说:“当他去世的时候,朋友们不知从哪里一股脑儿涌出来”伸手相助。她对朋友们萌生了一份全新的感恩之情,也更加珍惜她与丈夫的感情了。
并非每位朋友都会积极地伸出援手。许多经历过创伤的人都深有“患难之处见真情”的体会。剔除不能为自己提供支持的人际关系,将重心重新放在能为自己提供扶持的关系之上的人们,往往更有安全感,并更能体会到关爱。身处患难之中的人们还发现.他们能以更深厚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去对待其他身处痛苦或悲哀之中的人。(www.xing528.com)
在第十一章里,我们探讨了如何才能打造更加亲密的人际关系,其中包括了“给予回应”这一方法,也就是说,当大家对彼此予以理解、肯定及关爱的时候,人际关系便能越发亲密。作为一个创伤幸存者,你的经历非常有助于你给予别人回应,因为你能够理解其他经历过创伤的人们的“包袱”;另外,你的经历也有助于你对他们的想法和回应给予肯定,因为你本人也与悲痛进行过搏斗。你可以通过一般人眼中较有挑战性的途径提供关爱和支持。比如,许多痛失儿女的父母都发现,朋友因为害怕触及他们的伤心事而渐渐不再提起他们去世的孩子。但是,失去儿女的父母都明白,孩子的影子是永远挥之不去的。因此,“马克如果在的话,该会多享受这次假期/这场足球赛/这辆新车呀”这样的话语,更容易被人们当作体贴而温暖的问候,而不是重揭伤疤。
认识自己的力量。一位刚刚痛失孩子的家长说:“我在面对事情时更加从容了。之前看上去天大的事情,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人们会将创伤作为一把标尺,测试自己突破自我、忍受艰难及百折不挠的能力。许多人都会说:“如果我能应付得了这件事,那么其他任何事都不成问题了。”
在第六章中,我们分享了精神病医生迈克尔·迪宁年轻时的故事.他将病人在自己值班时因自杀身亡归咎于一己的疏忽。那天晚上,导师陪在他的身边,引导他认识到,他是有能力抵抗住伤痛与自我怀疑的打击的。迪宁受到这次体验的启发,自己也成了一位导师。几十年来,他源源不断地为他人提供着力量,让人们认识到,他们是有能力克服困难的。
寻找新的可能性。经历过创伤的人有时会发现自己能在生活中挖掘出新的可能性:比如新的工作、新的爱好,以及新的道路。
康奈尔大学医学社会学家伊莱恩·韦辛顿所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下岗的人群中,有1/3的人都表示这种经历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患过严重疾病的人群中,近45%的人也都说过相同的话!这个发现并不是在否认那些认为下岗对他们造成了消极影响的人的观点,只是在说,一些人会在一扇门关闭的时候,发现另一扇门的开启。
寻找灵性上的认知。许多经历过创伤的人都在置身痛苦时,从灵性修习中寻求到了慰藉。泰德思奇和卡尔霍恩发现,即便是没有信仰的人也能够“对关乎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而这种兴趣本身便有可能成为一种成长的体验”。
以上的任何言论都无意暗示应对创伤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在告诉你应当将自己的精力集中于这种“成长”上。痛失爱子的哈罗德·库什纳拉比的一段话,将既期盼成长,又希望这种成长不曾降临在自己头上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经历了阿伦的出生与去世,我成了一个更加敏感的人、一位更加深得人心的犹太教牧师,以及一位更加善解人意的神职人员。但是,如果能换回儿子的生命,我会不假思索地将这一切收获全盘放弃。如果能够选择,我会摒弃一切因为这段经历而降临在我身上的精神成长和升华……但是,我无法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