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产城融合发展体系

构建产城融合发展体系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产业发展中呈现出的这种规律又和城市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也不例外。科学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及其他城市的规模与产业结构梯次分工。第三梯次则是规模更小一些的城市,如雅安、黔江等,这些城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比第二梯次的城市低,整体的产业结构层次也可能更低。[15]参见《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立足“四个优势”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2020年。

构建产城融合发展体系

(一)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发展

通常认为,工业化是一国(或地区)人均收入经济结构随着工业发展而发生连续变化的过程(陈佳贵等,2006)。相关工业化理论和发达经济体实践表明,工业化不仅仅是工业的发展,而应该从广义上理解为整个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结构升级演进,工业发展是工业化最初得以启动的引擎,而一国(或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会先后出现“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次第更替,这是工业化进程中三次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产业发展中呈现出的这种规律又和城市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也不例外。尹虹潘和刘渝琳(2016a)按照“二元经济+二元制度”的框架建立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城市化演进路径的理论模型,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结构次第更替与城市化演进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工业化与城市化能够相互促进。这种双向互促的内生关系,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因此应该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整体城市化水平科学引导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向,同时也需要根据城市群内各具体区域的城市化水平来合理确定差异化的产业结构层次和具体产业选择,使三次产业发展(工业化)的进程与城市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实现全面协同。

(二)促进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

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之间存在内生产业分工协作机制。从Krugman(1991b)开始的一系列新经济地理模型都揭示了人口和企业(产业)具有集聚发展的特征,规模大、等级高的城市往往集聚了更多的工业企业。因此,在集聚经济的适度人口规模区间之内,通常是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工业经济越发达,这种发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比小规模城市更多的工业企业数量、更大的工业经济规模体量,二是能比小规模城市生产更多种类的异质性工业产品。而当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水平(超过集聚经济的适度规模区间)后产业结构又将发生新的变化,根据尹虹潘和刘渝琳(2016a)的观点,城市人口规模增大时工业企业数量、工业经济体量也随之增大,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工业生产的派生需求而存在和发展的,这会带来服务业的较大发展,并且可能是更快于工业的发展,因此结果就是现代服务业更多集聚在规模更大的城市。

科学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及其他城市的规模与产业结构梯次分工。综合上述理论分析的结论,可以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主要城市分为三个梯次。第一梯次是重庆和成都两大中心城市,其现代服务业必然比城市群内的其他城市更为发达、在经济中的占比更高,反过来也就是工业经济占比可能会低一些。但相比两大中心城市的经济体量而言,即使工业经济占比略低,也并不意味着其他城市在工业经济的绝对体量上能超过两大中心城市。第二梯次是两大中心城市之外规模相对更大的次级城市,如绵阳南充乐山、宜宾、万州涪陵等,这些城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是相对较高的。第三梯次则是规模更小一些的城市,如雅安黔江等,这些城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比第二梯次的城市低,整体的产业结构层次也可能更低。当然,这是只考虑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梯次划分结果,如果把全部县城、小城镇纳入分析范围,那么可以划分的梯次就会更多。

【注释】

[1]在本章的表述中,将沿用国家在不同时期对成渝地区的不同称呼,如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虽然不同的称呼背后隐含着国家基于不同时期战略意图与目标而对成渝地区战略功能与区域地位的不同定位侧重,但对应的区域空间载体始终是成渝地区。

[2]具体的省际利益平衡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同时批准两省市设立同一种国家级战略平台,也可以先批准其中一方设立某种国家级战略平台,而一段时间(一年或几年)后再在另一方增设同一种国家级战略平台,还可以将某种国家级战略平台设在其中一方,而将其他某种国家级战略平台设在另一方,等等。

[3]此处部分借用了王强、何自力(2005)关于企业与市场关系的表述,因为在跨省都市圈发展中,单个省级地方政府对本省市辖区内相关区域(这是整个跨省都市圈的组成部分)的行政性主导与干预,同企业内部的组织方式有一定相似性。当然,省级地方政府对于本省市辖区内的发展政策不完全等同于企业,其兼顾的目标更加多元化(如公共民生服务等),而不仅仅是经济收益和经济效率等单一目标,因此本研究中没有使用类似于制度经济学中关于企业与市场之间具有“替代”关系的表述,地方政府与市场之间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4]盆地即四川盆地,是老四川省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两翼即宝成和成昆铁路以西区域、襄渝和川黔铁路以东区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东两侧。

[5]一线即“江油—成都—峨眉山”沿线,两翼即攀西地区、川南地区。

[6]两市即成都、重庆,两线即“江油—峨眉山”沿线、“成都—重庆”沿线,两翼仍为攀西地区、川南地区。(www.xing528.com)

[7]恰好成渝高速公路也在1995年通车,为原四川省开启成都—重庆沿线经济带的发展奠定了交通和区域经济流向组织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8]一点即成都,一圈即成都平原经济圈,两片即攀西、川南,三区即丘陵地区、盆周山区和民族地区。

[9]五区即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五大经济区,三群即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三个城市群。

[10]一极即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一轴即成渝通道轴,一区块即环渝腹地区块。

[11]一轴即成渝通道发展轴,三带即成绵乐城镇发展带、达南内宜城镇发展带、沿长江城镇发展带,四群即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城市群,一区即川西北生态经济区。

[12]参见《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年。

[13]《国务院关于同意重庆市撤销万州移民开发区和黔江开发区以及撤销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黔江区的批复》(国函〔2000〕88号)标志着重庆市直管全部区县体制形成。后来,重庆市内的区县设置几经调整,截至2020年11月全市共38个区县。

[14]一圈即一小时经济圈,两翼即渝东北、渝东南两翼。

[15]参见《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立足“四个优势”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2020年。

[16]在每次具体的竞争中双方可能互有输赢得失,但在长期发展中双方的综合实力动态保持均势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