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级突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级突出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汉都市圈、关中都市圈相比中部五省是更幸运的,只不过其幸运的程度不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而且,即使近年来水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已经大大减少了三峡库区的天然阻碍,西面也仍有实力不输武汉都市圈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甚至成渝地区拥有两个大体量的国家中心城市,两大中心城市加起来的城市群整体合力还高出武汉都市圈一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级突出

在自然条件方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所在的四川盆地用地条件较好,常年气候温暖湿润,长江及其多条支流覆盖,水资源丰富且具备相对较好内河航运条件,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长江上游地区人口与经济集聚条件最优越的区域。武汉都市圈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各个方面的先天自然条件并不比四川盆地差,反而因为地处长江中游,在内河航运方面可以比上游地区通航更大吨位的船舶。而关中都市圈在气候、水资源方面都略逊色于长江中上游的成渝、武汉两个城市群(都市圈),并且并不具备内河航运的有利条件。从经济区位来看,重庆与四川两省市自身就有超过1亿人口的较大市场规模,加上周边西南各省区内部都缺少国家级中心城市而不同程度接受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因此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强影响的市场腹地较大,这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集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支撑。考虑到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的影响因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则是比武汉都市圈、关中都市圈相对更好的经济区位,即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中任意一个的空间距离都不是特别近,虽然难以直接得到承接其“溢出”的好处,但也因此得以保留下来自身相对独立的一片经济腹地,不会被沿海三大城市群挤占。武汉都市圈、关中都市圈相比中部五省是更幸运的,只不过其幸运的程度不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自然条件和经济区位来看不难明白,为什么武汉都市圈与关中都市圈所处区位已经逐渐能够形成新的“反磁力中心”,但只是处于中国自东向西经济发展水平“∾”形三次曲线第一谷底向第二峰值的上升过渡区间,尚没有完全摆脱沿海“屏蔽效应”不利影响达到第二峰值顶端。

本章第一节中已经分析了中部五省受到沿海地区经济“屏蔽效应”影响而难以成为经济中心,事实上这种影响是随着距离增大而逐渐衰减的,中部五省直接与东部沿海省份相邻而受到的影响最大。武汉都市圈虽然不直接与沿海省份相邻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自身受到较大的“屏蔽效应”影响,但其市场腹地却也主要被局限在湖北省及相邻省份的部分邻近区域,对周边相邻省份的市场影响不大,因为中部多个省份恰好位于武汉都市圈与沿海三大城市群之间,相比之下武汉都市圈对这些中部省份的市场影响力不如沿海三大城市群。城市群(都市圈)的集聚与辐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心城市自身的实力及其与周边其他中心城市实力的对比。武汉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武汉,自古就是全国东西南北交汇的交通枢纽,素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但在现代,沿海三大城市群的较大经济体量和交通的快捷便利大大拓展了其所能辐射的区域范围,在周边众多重点城市群(都市圈)的“挤压”下,武汉都市圈北面难以与京津冀城市群竞争中原腹地,东面难以与长三角竞争长江中下游腹地,南面难以与粤港澳大湾区竞争湘赣腹地,西面有传统的三峡库区经济“断裂带”(尹虹潘,2004;尹虹潘和邓兰燕,2005)在阻挡武汉都市圈的经济辐射半径向西延伸。而且,即使近年来水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已经大大减少了三峡库区的天然阻碍,西面也仍有实力不输武汉都市圈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甚至成渝地区拥有两个大体量的国家中心城市,两大中心城市加起来的城市群整体合力还高出武汉都市圈一头。由此,武汉都市圈所能吸引的国内经济腹地范围受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挤压,其强辐射半径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湖北本省及邻近省份的小范围内,即表现出一定的中心性,只是其中心性不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那么强。而在面对国际市场方面,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的优势远远不如沿海地区,西向开放和南向开放的便利又比不过处于更西面位置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查阅民航统计的国内各枢纽机场客货吞吐量可以发现,似乎中部省份的表现总体上是不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邻居省份的,从第二章第二节中对优越经济区位的分析延伸下去思考,可以找到这个现象的部分成因。

关中都市圈的区位与武汉都市圈有类似之处。关中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是西安,西安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都,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较好的经济基础,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也有大量的苏联援助项目集中布局在西安,为其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和产业基础,使西安成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但关中都市圈向东吸引不了中部邻近省份的市场,比如其市场影响力一定覆盖不了河南和山西等省内的多数区域,对这个区域影响更大的区外中心城市主要是首都北京及其引领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关中都市圈在与之相邻的广大西北地区有更强的中心性,但这个地区基本都处于胡焕庸线西北侧,人口密度总体较低,相同国土面积所承载的人口与经济规模远不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周边的西南地区,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西安对人口与经济的集聚水平也会远不如其他几个内陆重点中心城市。从近年来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来看,重庆、成都、武汉三个中心城市基本属于能级大致相当的较小数量差距(但武汉的人均水平可能是相对略高的),如果某个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略快则完全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赶上或超过刚好排在自己之前的那个城市。而西安的GDP体量与武汉相比,存在比较明显的能级上的差距,更不用说与重庆加上成都相比。因此,单纯从经济体量上说,关中都市圈是不及武汉都市圈的,更加远不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能级,但为什么我们仍然认为关中都市圈应该是内陆“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因就在于其相比兰州乌鲁木齐等的体量又是更大的,特别是西安及其所在的关中都市圈对西北广大“外围”腹地具有较大经济影响,而这是作为经济中心(而非单纯经济高地)的关键特征。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内陆“亚中心”的三个重点城市群(都市圈)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综合条件是相对最好的,因此更能成为内陆“亚中心”对“外围”腹地进行服务和辐射的主源头。第一,自然条件较好,仅次于武汉都市圈,而优于关中都市圈;经济区位优于武汉都市圈和关中都市圈,能更好避免沿海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屏蔽效应”影响,从而能够强力影响更大的经济腹地,且周边经济腹地对中心城市的支撑能力优于其他两个都市圈。第二,自身经济体量更大,以重庆和成都两大中心城市引领的城市群一体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对周边“外围”腹地的影响力大、集聚能力和带动作用强(全国各主要城市群、都市圈及其腹地人口与经济的大致情况见表5-1)。正因为如此,在国家级战略平台的区域布局方面,国家给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关注也是相对多于武汉都市圈和关中都市圈的。(www.xing528.com)

表5-1 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经济“中心—亚中心”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及其腹地的人口与经济规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2018年)。
注:*受沿海三大城市群中两个同时辐射的省份,分别以1/2计入两个城市群腹地区域;受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及内陆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同时辐射的省份,按沿海城市群2/3、内陆城市群(都市圈)1/3划分比例;主要受单一城市群(都市圈)辐射的省份全部计入其腹地区域。东北地区仅受京津冀的弱影响,故予以单列。这种划分方式不完全准确,但不会太偏离现实的基本格局,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简便处理方式。
**广东为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大陆的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