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渝川鄂陕可建设亚中心城市集群

渝川鄂陕可建设亚中心城市集群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体现了渝川鄂陕区域在后天内生集聚机制方面的优越性,微观经济主体对区域流向的选择也将有利于促进该区域作为内陆“亚中心”的人口与经济集聚水平不断提高。

渝川鄂陕可建设亚中心城市集群

重庆—四川—湖北—陕西四个省市,地处全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覆盖了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中)、黄土高原(特别是关中平原)等,四省市的主体区域都位于胡焕庸线东南面,分别处于长江、黄河的中上游,水资源丰富,内河航运发达,自古以来人口众多,是中国内陆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最好的区域。虽然该区域不靠海、不沿边,但该区域在市场优势方面与东部地区各有长短,东部地区沿海的区位带来了更靠近欧美等重要国际市场的优势,该区域所处的全国陆地几何中心的位置,却是最能有效辐射广大中西部内陆市场的经济区位。与此同时,如果西部沿边地区自然条件较好的话,那必然是西部沿边地区在西向开放方面具有邻近国外市场的优势,但偏偏中国西部边疆地带的自然条件不好,难以形成类似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那样较高集聚度的区域,因此西部九省区主要是发挥“通道”和“门户”的开放作用;而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西向开放的“枢纽”,则只能由借助“通道”与沿边“门户”有机联结的内陆重点城市群(都市圈)来充当,这恰好就是渝川鄂陕区域的成渝、武汉、关中等城市群(都市圈)要承担的战略任务。因此,从自然条件和经济区位等基础条件综合来看,渝川鄂陕区域都最适宜成为内陆“亚中心”,这是该区域在先天外生条件方面的优势。

在国家战略全局中,该区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家安全面临威胁时,该区域成为坚实的大后方,“三线”建设时期更加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配套能力较强。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国家在较长一个时期优先重点推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率先开发开放,但仍对该区域给予了较多关注。最突出的标志就是高行政级别城市的设立,国家在1983年将重庆设为全国第一个计划单列市(副省级规格),这甚至先于1984年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而紧接着1984年将武汉、西安计划单列,1989年又对成都实行计划单列,虽然后来国家不再对其中的省会城市实行计划单列、但始终保持了其副省级的规格。而在1997年,国家在原有三个直辖市的基础上,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地位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国共四个直辖市,其中三个在东部地区、一个在渝川鄂陕区域;全国共十五个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其中八个在东部地区、四个在东北地区、三个在渝川鄂陕区域。直辖市的地位高于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由此来看东部地区最受国家战略青睐,其次就是渝川鄂陕区域,再次是东北地区。而从第三章中综合了七类重要国家级平台的分省(分区域)统计结果来看,成渝、武汉、关中三个内陆重点城市群(都市圈)也仍然是重要战略区域,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国家级战略平台非常密集,这是渝川鄂陕区域在后天外生干预方面的优越性。(www.xing528.com)

从以农业转移人口为代表的微观主体区域偏爱来看,第四章的分析表明他们的选择机制是基于高收入与近距离的权衡。东部地区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总体收入水平最高的区域,对东部地区本地的农业转移人口而言,留在东部即可享受到高收入与近距离的双重好处,即便是学历层次不高的农业转移人口也可以通过沿海城市高低技能互补创造岗位而得到较好的就业机会。中部五省的农业转移人口既有一部分流向东部地区追求更高的收入、距离不算太远,也有一部分会留在家乡省内追求更近距离,而同处于中部地区的武汉都市圈对他们而言也是收入高于家乡、且距离近于东部的较好选择;况且武汉都市圈所在的湖北本省内也有近6000万人口,武汉都市圈对他们有较大吸引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统计,西部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比例大大低于中部地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东部地区的高收入对距离更远的西部地区吸引力降低了。西安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依托西安形成的关中都市圈将对家乡在西北地区的部分农业转移人口有较大吸引力,并且陕西省内也有近4000万人口,关中都市圈会是他们较好的选择。重庆、成都是西南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最大的两个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是中国内陆体量最大的重点城市群,仅重庆和四川两省市自身就有超过1亿人口,再加上较高收入与较近距离的优势,必然对西南各省区乃至周边更大区域范围的农业转移人口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这体现了渝川鄂陕区域在后天内生集聚机制方面的优越性,微观经济主体对区域流向的选择也将有利于促进该区域作为内陆“亚中心”的人口与经济集聚水平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