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地处东北平原,地理条件优越,各种资源也非常丰富,但在古代长期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经济并不发达,人口数量也不多,特别是清军入关之后将东北视为“龙兴之地”并一度予以封禁。直到19世纪中后期东北的封禁解除,大规模“闯关东”后人口才开始迅速增长;19世纪末期,在清朝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俄、日、德、美等列强进入东北投资铁路和工矿等,清朝官办和民族工业也开始有所发展。而后在奉系军阀统治期间,逐步形成钢铁、煤炭、纺织、食品等轻重工业体系,工业发展吸引了更多关内人口流入东北,在20世纪30年代初已经建立起以沈阳为枢纽、连接周边多个重要城市乃至周边部分国家的多条铁路系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及其扶持的伪满傀儡政权,大肆掠夺煤铁等资源,推动东北的工业向以军事工业为主的方向畸形发展,而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日本以及苏联分别以不同方式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体系进行了破坏或掠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东北地区具有邻近苏联的区位,丰富的煤铁、石油、森林等资源,以及一定的工业基础,国家给予了东北地区大量的政策和资源倾斜,并且把“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重点项目中超过1/3的项目放在了东北,使东北经济得到较快恢复,逐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能源、化工、汽车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为全国后续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线”建设时期,虽然国家基于新形势下的战略考量,将新的产业布局重点放到了“三线”地区,但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东北地区仍然是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在国家战略全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先后在东北三省设立了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四个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占全国总数[3]的1/4),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也都在全国处于前列。改革开放之后,可能是产业结构偏重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传统国有企业比重偏高未能很快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转变,在对外开放背景下相比东部沿海的区位处于劣势,部分重点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转型等问题,或者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东北地区在国内其他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遇到了发展的困境。(www.xing528.com)
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东北地区仍面临不少的发展问题。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引下,国家2014~2016年期间先后在东北设立了大连金普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三个国家级新区,2016年在辽宁设立沈阳—大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沈阳同时也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在黑龙江设立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17年在辽宁设立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年又在辽宁设立沈阳—抚顺改革创新示范区,2019年进一步在黑龙江设立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一系列改革、开放、创新和综合类的国家级战略平台帮助东北地区纾困和培育新兴发展动能,希望重振东北地区的雄风。东北地区转型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逐步破解,从长远来看东北地区良好的基础和国家的大力推动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我们对东北振兴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然而,即使东北地区未来完全恢复其过去的辉煌,也不可能成为全国的经济“亚中心”,因为东北的区位远离广大的内陆市场,难以弥补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对内陆地区辐射力不足的问题,缺少经济腹地则再发达也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经济中心,但这并不妨碍东北地区通过振兴成为经济高地,并且可以在保障国家安全、面向东北亚开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