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不同的经济类型中,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经济是典型的空间非对称型大国开放经济,东部沿海地区开放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内陆及沿边地区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平衡,但那是低水平的平衡,改革开放之后在较长时期里新增市场需求中,国外市场的重要性高于国内市场。并且,由于沿海地区融入海洋运输国际贸易体系的便利性,国外市场又更多与沿海地区经济关系更紧密。在这种情形下,东部沿海地区率先成了经济集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区域,而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人民收入与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国内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使得在地理上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市场的若干内陆优势区位获得更多集聚发展机会,加上国家全面对外开放(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对海陆与东西关系的重新定义,也使部分内陆优势区位得到国家战略的重点加持。大致可以按国外市场优势、国内市场优势、自身集聚能力、区外集聚影响(处于集聚水平更高的区域辐射范围内)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对全国不同地区进行3分制打分,每方面条件好的3分、条件中等的2分、条件差的1分,再将各方面差异叠加在一起即可得到综合评价得分,据此可以对全国各主要区域的经济区位进行粗略的判断。
表2-4 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各主要区域经济区位适宜性评价
续表
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区域标注的(东)和(中),分别表示其中位于东部地区的部分和位于中部地区的部分。
具体打分方法为:国外市场优势方面,沿海地区可得3分,沿边开放条件较好的地区2分,沿边开放条件较差的地区及内陆地区1分。国内市场优势方面,胡焕庸线东南面(人口密集区域)的内陆地区3分,胡焕庸线东南面的沿海或沿边地区2分,胡焕庸线西北面的地区1分。自身集聚能力方面,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等经济高度集聚地区3分,沿海三大城市群以外的地区及内陆重点城市群(都市圈)所在地区2分,其他地区1分。区外集聚影响方面,未受抑制地区得3分,处于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辐射范围内的地区得2分,处于内陆重点城市群(都市圈)辐射范围内的地区得1分。
如果对以上四个方面的权重进行平均赋值,可以简单加总得到各个地区经济区位的综合得分(见表2-4)。这个评价并不精准,但基本可以反映出全国各区域的经济区位对经济集聚发展的有利程度。根据表2-4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序可以画出图2-10,其中没有标注出不适宜人口与经济集聚区域的评分排序。总体来看,沿海地区三大城市群等经济发展水平高,业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其本身就会带来优势经济区位,即集聚带来更大的集聚(累积循环机制);内陆地区的四川盆地、黄土高原(主要是关中平原)等区域与沿海三大城市群距离适中,不会受到其“屏蔽效应”的抑制,具有较好的经济集聚区位,有形成全国经济“亚中心”的良好区位条件;华北平原(中)、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等区域可以接受沿海三大城市群的带动,但也直接处于其辐射范围内,难以摆脱沿海的“虹吸”,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而同时也“大树底下不长草”。
图2-10 中国各区域人口与经济集聚的自然条件优劣排序示意(www.xing528.com)
(一)经济区位优越适宜集聚发展的区域
经济区位总体最优越的区域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华北平原(东)、东南丘陵、四川盆地、黄土高原(主要是关中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中)、东北平原。其中,沿海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华北平原(东)、东南丘陵经济区位总体是最优越的,唯有服务国内市场方面存在一定的区位局限(处于地理东端远离中西部内陆),其他方面都非常有利于经济集聚发展。其次是四川盆地、关中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中)、东北平原,这些区域虽然在国外市场优势方面不如沿海地区,但在国内市场优势方面居于前列;不过相比之下,四川盆地、黄土高原的经济区位更有优势,因为与沿海地区的距离适中,不会像长江中下游平原(中)、东北平原那样受到沿海三大城市群的抑制。
(二)经济区位相对适宜集聚发展的区域
经济区位总体上相对适宜的区域包括华北平原(中)、云贵高原。其中,华北平原(中)在国内市场优势方面强于云贵高原,并且因为邻近的是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虽然受到一定发展抑制却也可以得到相对更多的带动。云贵高原有沿边的开放区位便利,特别是在面向东南亚的开放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但自身集聚能力并不强,且邻近内陆重点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当前更多受到其经济集聚的“虹吸”影响,而得到的辐射带动还有所不足,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在承接“溢出”方面会得到不断改善,总体上仍拥有相对适宜的经济区位。
(三)经济区位不适宜大规模集聚发展的区域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等区域,虽然有沿边的便利,但相邻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其直接面对的国外市场需求并不占优势。并且,这些区域地处胡焕庸线西北面的区位,又使得人口密度偏低不具有国内市场优势,自身集聚发展能力不足,周边邻近范围内也没有辐射能力强的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对其进行有力带动,总体上并不适宜大规模的集聚发展。
【注释】
[1]地理中心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内各个区域,其最终售价无非由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企业利润加总而得。在既有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下,距离较远的区域购买地理中心生产的产品,可能会因为运输成本较大导致最终售价较高,不划算。
[2]假定企业从单位产品获得的利润不变,地理中心的企业单位生产成本降低后,可以在不提高最终售价的情况下把产品运输并销售到距离更远的区域,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