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低,全国地势总体呈现出三个级次的地理阶梯,图2-1给出了三级阶梯的简单示意。第一级阶梯即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也是中国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的发源地。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第二级阶梯位于第一级阶梯以北和以东,主要包括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其中四川盆地的海拔甚至比本阶梯其他区域更低。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第三级阶梯位于第二级阶梯以东,长江、黄河等都经过第三级阶梯汇入大海,大江大河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下来,因此第三级阶梯的平原地形纵贯南北,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等,并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图2-1 中国自西向东的三级地理阶梯示意
(一)三级阶梯的海拔高度差异
中国第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一般认为,低于2000米的海拔是最适宜人类生活的,海拔过高的地区因气压降低使得大气中含氧量减少,会造成人的呼吸困难。所以从海拔的角度来看,全国的三级地理阶梯中,第一级阶梯的环境相对比较恶劣,而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更适宜人类生活,而适宜人类生活的区域才能成为更多经济活动开展的区域。(www.xing528.com)
(二)三级阶梯的地形地貌差异
当地形地貌更加平坦时,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会更便利,居住或各种产业发展的用地条件好,人口流动、货物运输等也都能从中受益,因此更容易形成人口与经济集聚。反之,地表起伏落差较大的地形地貌,就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困难,开展经济活动的成本也会较高,往往就不适宜承载较大规模的集聚发展。从三级阶梯的差异来看,第三阶梯大面积的平原以及海拔较低的丘陵都是适宜人类生活与经济活动开展的,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时第二阶梯的相关盆地也是较为适宜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关高原上的少量平坝区域次之(不是整个高原地区),很多山区的地形地貌条件是不好的。
(三)三级阶梯的水资源差异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使得长江、黄河等众多河流的流向多是自西向东的,那么越靠近第一级阶梯就越可能是江河的上游,而越往第三级阶梯就越可能是江河下游。在大江大河的流动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支流不断汇入,在不发生干涸断流的情况下,通常是越往江河的下游水量越充沛。人们的生活、生产都必须依赖水,水运也是成本较低的大宗货物运输方式,所以往往早期经济集聚形成的区域(如早期的城市)都是靠近江河或沿海的,不仅中国如此,欧洲也一样(Bosker和Buringh,2017)。那么从江河或海洋之便来看第三阶梯是条件最好的,第二阶梯次之,第一阶梯条件最差。
但值得一提的是,黄河流域最早的人类聚居地并不是出现在黄河干流沿线,而是在部分支流沿线,不知道是不是早期的人类虽然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但又不具备安全有效利用大江大河的能力,为了防止反受水患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支流,如果出现水患则支流带来的损失更小。而在人类熟练掌握航海技术之前,海洋运输也没有成为非常重要的运输方式,早期的内河反而是更重要的。在著名的文明古国中,除了古希腊之外都是出现在大河流域而非沿海区域,但近几百年来的世界强国多是海洋国家,这反映了人类逐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动态演变长期过程,也许未来陆上交通和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还会带来新的变化。正因为如此,第一章中已经谈到,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既要充分利用海洋,但也不要完全受来自海洋文明的思维定式局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