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命题的提出与解读进路

命题的提出与解读进路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研究国企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的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命题的提出与解读进路

食为天、住为地,食住乃天地大事。有鉴于此,近几年来,宏观调控体系针对中低收入群体房困破解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其中,以国务院国资委2011年4月2日下发的通知(国资厅发规划〔2011〕28号)为标志,央企参与保障房发展(当前一段时间,保障房发展表现为“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2])以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住有所居的义理性[3],开始引起学业两界的关注。在中央层面央企的带动影响下,一些地方国企也相继投身保障房开发建设领域。但是,有相当一些人士认为,发达国家国企并未规模化参与本国保障房建设,倡导国内国企挺进保障房领域,纯属奇谈怪论;特别是,学业两界还存在这样的理论认识,既然国企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分离其“办社会的职能”天经地义,因而政府要求其进军保障房这个薄利领域,既是行政性直接干预,也是重走先前“企业办社会”的老路,与国企改革方向根本相违;与上述认知相关联,一些观点还认为,既然都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方向,那么在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方面,国企应与非国企一样,承担同等程度的社会责任,单独强调并要求国企发展保障房,是一种政策歧视;此外,一些行政主管和国企管理层人士,也担心国企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会长期背上难以摆脱的重负,由此发出喟叹,国企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这面旗帜能扛多久?

这都表明,对国企是否应积极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学业两界还存在诸多认知偏误,相应地在实践层面,对如何发挥地方国企和央企的整合效应,积极参与保障房发展的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建构,就更显不足。这进一步导致,一个国企积极投身保障房开发建设的基础性制度、长效机制可持续发展格局,远未形成,甚或有黯然退场的可能,极大地影响保障房持续健康发展和房困破解的使命担当。

之所以出现如此不利的态势和局面,最为深层的要因在于:国企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的相关理论发展极为贫困。当在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栏输入“国有企业保障房”(或类似的“国有企业公共住房”)的关键词时,除了央企建设保障房的个别论文,包括地方国企和央企在内的整个国企参与保障房发展的专有性刊物论文,近乎空白,就是相关研究极为贫困的一个明证;国外,关于国企参与保障房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献也不充分,但是比国内要丰富一些,在此方面,学者们对新加坡的相关命题解读较多,不过,并未结合中国国情就如何借鉴新加坡相关经验,给予进一步的专有分析和系统探讨。此外,一些与国企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命题紧密相关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国企概念(包括国企性质、国企价值、国企功能)、企业办社会的准确要义乃至国企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的含义,或界定不清晰、不精准、不完整,或尚未给予界说。这都直接导致学业两界尚未对国企为何要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的义理性根据,给予系统深入的阐明,从而产生诸多认知偏误,乃至在实践层面形成相关政策体系不完善、国企参与保障房发展不足且难以持续的格局。(www.xing528.com)

由此可见,研究国企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的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将按如下逻辑进路展开解读:首先,梳理相关文献和已有的解读后,统筹国企性质、国企价值、国企总体功能和具体功能等核心概念要素,重新界说国企概念的含义,接着,界定国内国企参与保障房发展的准确含义,剖析“企业办社会”及相关的“企业分离社会职能改革”的核心要义,借以搭建国企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的基本概念框架,为精准解读相关命题提供统一和谐的阐释语境和理论基础;运用上述基本概念框架,系统深入地阐明在当前和未来城镇化战略实施的较长时区,国内国企积极投身保障房开发建设,促进全体居民住有所居、安居乐业,进而维护社会安定、政治稳定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度的义理性;最后总结国内外国企参与保障房发展的现况和经验,给出政策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