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促进本国企业跨国投资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中国海外投资风生水起,正在逐步成为全球企业跨境直接投资发展的重要推动者。美国《财富》杂志社每年都会公布世界企业500强的排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越来越多,排名也逐年靠前。2017年中国进入世界五百强大中华区的企业有115家,美国有132家,但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软实力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世界一流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虽然已打开国际市场且具备一定的规模,但部分核心产品、关键零部件仍大量依赖进口,对外资源依赖度高的问题,在国际竞争中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
(二)国际化水平
企业国际化并非简单地跨国交易,而是在管理、销售、生产、融资、服务和人才方面均实现国际化。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较低成为制约世界一流企业培育的重要因素。首先,中国企业缺乏防控风险的对策。中国很多企业选择“走出去”,大胆开拓国际市场,但失败率很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国外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环境了解不够深入,采取的措施力度不足,对当地社会环境表现的适应性较差,风险对企业的破坏力也大大增强。(再修改)其次,中国企业缺乏国际经营人才。企业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在吸引、留住和激活人才方面,中国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存在明显的差距。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进行企业并购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障碍使缺乏国际人才,能够胜任国际化运营的人才严重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能够适应全球化治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www.xing528.com)
(三)品牌形象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品牌的竞争,国与国竞争的关键在于国家之间的经济渗透力和控制影响力,而经济渗透力和控制影响力主要依托两个手段,一是企业,二是品牌。国家品牌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实力的综合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离不开其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品牌构建,国家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塑造密切相关。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育世界一流品牌,实现品牌国际化。虽然已有海尔、华为、联想等国际大企业,但中国企业在国际品牌的角逐中仍然处于明显的劣势。绝大多数“中国制造”的国际市场利润低且负面形象较严重[5],在国际市场缺乏话语权,不利于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另外,中国企业大都存在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相分离的问题。企业文化是品牌文化的根基,推动品牌形象的提升,二者的内涵必须一致,共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四)执行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过去中国不少企业迷信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和券商提出的各种战略规划、融资计划等。不容否认,很多战略目标的设定、发展路径的规划等描绘了美好的发展蓝图,但最后都没能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强大的执行力,而缺乏执行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源配置散、管理链条长、风险管控能力弱、运营效率低。国有企业名义上生产资料归全体公民所有,但实际运作中,人民委托政府对国企代为管理,政府又委托经理人对企业进行实际管理。“所有者缺位”问题造成了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条过长,制约了国有企业健康的发展,导致国有企业的执行力差、腐败问题频发、盈利能力低下、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