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种改革尝试:成功之难

各种改革尝试:成功之难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破解上述难题,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改革后期,提出了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制度规则实行公司治理。但是由于董事会成员与管理层重叠,换汤不换药,制度规则流于形式。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其实质作用在于,试图通过私人股东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和最大化诉求,实现对国有股东以及管理层的有效制衡,借以达到市场化运营的目的。

各种改革尝试:成功之难

为了破解上述难题,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由于最根本的矛盾没有抓住,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比如:

改革初期,为了提升企业活力,给予企业较大的经营决策自主权,导致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不强,内部人图利自肥等短期行为经常发生。为了防止企业内部人控制,就不断地加强由上而下的行政约束,以及纪律、监察、审计、审批,层层叠叠,程序林立,又导致企业决策效率低下,运行机制僵化,行政化管理矛盾凸显。

改革后期,提出了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制度规则实行公司治理。但是由于董事会成员与管理层重叠,换汤不换药,制度规则流于形式。于是就设法增加外部(独立)董事,直至搞出了外部董事超过半数的结局。然而,当前的社会诚信文化商业道德伦理又不足以支撑这些外部董事尽心尽责,故而虽有现代企业制度之“形”,却没有公司治理之“神”,监管效果依然不理想。为了使管理层为企业尽心尽责,将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捆绑起来,开始试行管理层或员工持股激励。但是,持股数量少,效果不明显;持股数量多,企业所有制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失去了共同富裕的初衷,演变成企业内部人的共同富裕。

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其实质作用在于,试图通过私人股东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和最大化诉求,实现对国有股东以及管理层的有效制衡,借以达到市场化运营的目的。可是,如果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没有源于自身的有效约束,结果依然不妙——国有股东控股,痼疾依然如故;国有股东不控股,完全受控于私人资本,既不能有效执行国家战略,也失去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更处于流失风险之中。(www.xing528.com)

在很多主流经济理论提出的方案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将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的功能和作用,与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的功能和作用等同起来,然后试图通过借鉴其所谓的成功经验来指导改革实践,改革的原则、目的和方向与国情不符,结果导致更大的谬误和争议。

沿着上述逻辑和思路,总是顾此失彼,前后矛盾,朝令夕改,进退失据,难以推导出一条彻底破解国企改革难题的思路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