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维度,中国国有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中国对外投资政策取向的变化,可以将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其间结合投资特征的变化,该历程又可以被细分至六个小阶段,如表1所示。
总体来看,中国国有企业由内向型国际化向外向型国际化转变,其演变脉络遵循由引进外资、国内开展国际合作到“走出去”开展国际化运营的渐进式路径,其演进过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战略制度演化的微观反映,也是中国主动参与、融入国际产业分工的客观结果。
发展至今,截至2017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8 090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占比为49%,较上年下降五个百分点。2008年至2016年间,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持续下降,从2008年的70%降至2016年的54.3%,流量占比基本保持稳定,特别地,2016年国有企业再次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贡献当年总流量的72%,在投资金额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表1 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历程
跨国并购方面,国有企业跨国并购金额占比持续下降,但是由于国有企业从事的往往是投资规模较大的重点项目,所以并购金额一直领先于民营企业和财务投资者;投资领域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从对外投资目的地来看,投资区位主要分布在欧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比重分别为44%、33%和15%,表现出一定的资源寻求和技术寻求动机。
图1 2008年以来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及国有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数据来源:历年商务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商务部网站
图2 2008年以来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及国有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数据来源:历年商务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商务部网站
绿地投资方面,国有企业较多选址在亚洲周边国家和非洲,投资行业主要集中于能源、房地产和交通运输设备等行业,2005年至2018年,国有企业海外投资能源行业占比占38.4%,金属行业约为22.7%,房地产业约为18.2%,尤其是2015年,中国企业投资海外房地产业大放异彩,不断收购海外地标性建筑。从投资区域层面来看,国有企业对亚洲和非洲的投资中,对能源行业的投资规模最大,金属行业次之,而在对南美洲的投资则主要以金属为主。
图3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国有企业占比(按并购交易金额占比)
数据来源:据汤森路透数据计算
图4 2009—2017年中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据BvD-Zephyr数据计算,根据交易金额计算
图5 2009—2017年中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行业分布(交易金额)
数据来源:据BvD-Zephyr数据计算
图6 2005.01—2018.06中国国有企业绿地投资-区域分布(按交易金额)
数据来源:据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数据计算
图7 2005—2018年中国国有企业绿地投资-行业分布(按交易金额)(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据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数据计算
图8 2005—2018年中国国有企业绿地投资-区域分布(选择交易金额最大的前4类行业)
数据来源:据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数据计算
2015年来,中国推进又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政策层面,中国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合作进程,吸引其他国家从技术与资金等方面全方位地参与其中;在对外开放层面,中国政府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签署多个双边、多边高质量的自贸区协定;进而逐渐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并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参与全球分工中,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促进了企业从“微笑曲线”的底部上升至两端的高附加值区域。
2016年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随着国有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示范效应开始显现,以及国家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专项规划和支持政策相继落地,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热情也逐渐高涨。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呈现爆发式增长,而且交易金额首次超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开始取代国有企业,成为中国大陆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主体力量。未来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角色定位将逐渐从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更加注重战略布局。通过国企的大型项目为先导,民企项目随后跟进,从而形成“国企搭台,民企唱戏”的共进格局。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18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总额的13%。在沿线国家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93.3亿美元,同比增长4.4%,占同期总额的52%。中国国有企业更是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主力军,在中国政府推动的PPP合作项目中,国有企业借助海外产业园区等路径和载体,不断推进基础设施、能源、航路交通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积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产业链上下游,拉动中国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领域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并拓宽到互联网、旅游业、文体等领域。
“一带一路”,通过东道国政府与中国企业合作等方式,国有企业赴海外投资办厂,或投资与工程建设同时进行,目前投资领域集中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从投资区域层面来看,国有企业对亚洲和非洲的投资中,多以绿地投资为主,对能源行业的投资规模最大,对亚洲的投资中交通运输设备占重要组成部分。
图9 2013—2018年中国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行业(按交易金额占比)
数据来源:据The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数据计算
图10 2013—2018中国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地投资行业(按交易金额占比)
数据来源:据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数据计算
图11 2013—2018中国国有企业国际化区域(选择交易金额最大的前4类行业)
数据来源:据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数据计算
图12 2013—2018中国国有企业国际化绿地投资区域(选择交易金额最大的前4类行业)
数据来源:据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数据计算
跨国指数=(海外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总额+海外资产/资产总额+海外员工/员工总数)/3×100%
数据来源:据《2017世界投资报告》、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数据计算
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中,国有企业全球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海外经营的国有企业面临大量考验与挑战。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张,但通过计算并对比企业跨国指数结果可,目前国有企业跨国经营收益有限,海外营收比例总体低于世界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平均水平。国有企业处于开放发展的全新格局中,国家对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要求也由重视投资规模转向重视投资效益。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合理地评价国有企业国际化绩效,如何改善国有国际化绩效,促进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推动国有企业从外延式国际化向内涵式国际化转变,对国有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