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海峡两岸的交流一直比较谨慎,两岸广告交流多借助香港这个中介完成。1990年,在香港广告商的帮助下,台湾《自立晚报》刊登了浙江省丝绸进出口公司的服装广告。随后,《天下》《商业周刊》和《钱》等杂志也陆续刊登大陆企业的广告。
1990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厦门市广告公司和厦门商业广告公司可以代理进入台湾地区的广告业务。同年,在中国广告协会的邀请之下,台湾广告从业人员访问团在资深广告人、联广公司董事长赖东明先生的带领下,到大陆进行参观、访问,并举行座谈会,交流广告经验。此后,两岸广告界人士互访增多。1992年,厦门市广告公司总经理吴连城赴台湾地区考察,被当地媒介称为“第一位来台的大陆广告经营者”。
199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务院台办颁布《关于加强海峡两岸广告交流管理的通知》,允许台湾企业和个人在大陆发布企业广告和寻亲广告,进一步推进了两岸之间的广告交流。1996年,福建省广告协会代表团赴台参加1996年两岸广告研讨会,会上就代理制、媒介经营和新技术在广告中的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次活动作为两岸隔绝四十多年来,大陆广告界人士首次赴台参加活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04年,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大陆广告媒介赴台投资。2005年,第二届全球华人广告教育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这些举措在海峡两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台湾广告界来讲,台湾广告市场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台湾广告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对大陆广告界来讲,可以学习台湾广告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促使大陆广告更快更好地发展。
内地和香港地区广告界一直交往频繁。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阳狮集团、日本电通、奥美等跨国广告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更多的香港资深广告人加入中国广告行业,他们的到来,引发了新时期中国广告跨越式发展和新一轮繁荣。大批香港广告人来内地讲学,对处在启蒙阶段的内地广告界来讲,是一股强大的推力。借助1997年香港回归的东风,香港广告创意产业人在更为宽广的内地市场寻找到更大的舞台,内地和香港地区广告交流更加深入。香港贸易发展局组团对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进行考察,香港大批广告公司北上寻找市场机会。2004年1月1日起,《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CEPA)允许香港和澳门的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广告公司。这为本港广告企业较其他外资企业更早进入内地提供了方便。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香港约有近20万,占香港总人口4%左右的人从事跟内地业务相关的广告创意产业。随着广告创意产业的外延不断扩大,以广告为主,包括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等都成为创意产业的活跃因素,而在内地取得巨大成功的刘小康、劳双恩、邓志祥等香港广告创意人成为全球一流的专业精英。
21世纪以来,两岸三地广告业互动交流更加紧密,2015年上海扬罗必凯(Y&R)广告公司就成功地为香港撒玛利亚会(The Samaritans Hong Kong,这一机构在香港经营免费24小时多语种的预防自杀热线)设计平面广告而获戛纳广告节铜奖。作品以插画的形式表现,呼吁大众多向旁人表达关心,亦希望情绪受困者向旁人倾诉,打破社会冷漠(图8-43)。(www.xing528.com)
图8-43 香港撒玛利亚会宣传广告。
【注释】
[1]黄勇. 中外广告简史[M].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75.
[2]因澳门地区经济状况,其广告业经营、发展基本上由香港等地公司运营,故本书并未单独讲述澳门地区广告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