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世纪的叫卖广告:以古为鉴,提高营销效果

中世纪的叫卖广告:以古为鉴,提高营销效果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12、13世纪,商业活动和商业广告才再次出现。叫卖人行会出现在12世纪的法国,是一种专业广告组织。从材料看出,叫卖广告在当时的法国享有一定地位,并受到政府保护。英国伦敦市政厅1299年的记录中也有叫卖人的记载:叫卖人必须宣誓忠于自己的职业;叫卖人除了公布罪犯的判决结果及其他一切种类公文之外,还可以发布商品买卖信息。英国的叫卖人类似于法国的叫喊人。[2]与法国一海之隔的英国,叫卖广告同样盛行。

中世纪的叫卖广告:以古为鉴,提高营销效果

公元5世纪,北方蛮族摧毁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欧洲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在中世纪极其黑暗的时代,商业没落到原始形式。直到12、13世纪,商业活动和商业广告才再次出现。令人吃惊的是,商业广告一出现并迅速地活跃起来,以至于政府不得不颁布取缔令来加以控制。

声响广告是这个时期的广告活动中的一种主要方式。叫卖人行会出现在12世纪的法国,是一种专业广告组织。1141年,贝星州的12个叫卖人得到了国王路易七世的特许,成立了叫卖人行会,走街串巷,从事叫卖活动。1258年颁布的《叫卖人法则》对这种职业做出了如下规定:“巴黎叫卖人必须由市长及助理给予许可。巴黎所有的叫卖人,必须在所工作的酒店中举荐良民。叫卖人必须尽力保护巴黎的酒店和百姓的利益。酒店客人到来之时,叫卖人应询问客人需要何种价位的酒。不管店主愿意与否,叫卖人都要要求店主提供相应价位的酒。叫卖人按天取酬。如果酒店尚未雇用叫卖人,那么就不能拒绝前来应聘的叫卖人”;“叫卖人可以询问酒店酒价,依此价目,他可以到处叫卖”;“如果酒店拒绝雇用,叫卖人可以依据公定的价目为酒店招徕,葡萄丰收之年为七毫,歉收之年为十二毫。”从材料看出,叫卖广告在当时的法国享有一定地位,并受到政府保护。

英国伦敦市政厅1299年的记录中也有叫卖人的记载:叫卖人必须宣誓忠于自己的职业;叫卖人除了公布罪犯的判决结果及其他一切种类公文之外,还可以发布商品买卖信息。

英国的叫卖人类似于法国的叫喊人。在市政府会议召开前夜,他们吹着笛子,到处公告。18世纪,叫卖人开始没落,他们最后见于文献是1740年。伦敦的衣饰商行会得到市政厅的许可,可以让叫卖人在街上来回走动时,在他们手持的板子上“刊登”自家广告,市政府从中抽取一定费用。(www.xing528.com)

伴随着行会限制个体销售的政策逐渐放宽,街道两边吆喝叫卖声逐渐流行开来。巴黎街头叫卖声丰富动听又有韵律,有的叫卖词平实无华,比如“上等的劈柴,几个铜板就卖哦。”;有的对产品稍加描述,比如,“奥尔良的上等水田芥”,“黄杨蓖梳,抓头虱之宝”,“大批产自马耳他的无花果”;而有的叫卖词,则充满了作者的智慧,比如,“金色的蜂蜜神会赐您健康”,“您需要水吗?诚如各位所知,它可是四元素之一啊!”[2]与法国一海之隔的英国,叫卖广告同样盛行。伦敦街头,“热乎”一直是小贩叫卖产品的主要卖点。“围着百合围裙的男人口中吆喝:‘百合一般洁白的醋,一夸脱3便士。’背负小型圆桶,腰佩类啤酒杯容器的男子大声叫卖:‘上等的墨水,快来买哦。’”[3]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中,行商脖子上挂满各种小百货,走街串巷:“白布白,像雪花/黑纱黑,像乌鸦/一双手套玫瑰香/假脸罩住俊脸庞/琥珀项链琉璃镯/绣褟生香芳郁郁/金线帽儿绣肚罩/买回送与姐儿俏/烙衣铁棒别针尖/闺房百宝尽完全/来买来买快来买/哥儿不买姐儿怪。”[4]

阿迪生的《伦敦的叫卖声》里,也记录了对伦敦叫卖的精彩描写:“卖牛奶的人所采用的音调一般都在E调la以上,声音特别尖细……箍桶匠喜欢用闷声,发出他最后的尾音,不失为具有和谐动人之处……通称‘香粉沃特’的脂粉货郎,不满足他们祖辈传下来的歌声,特别编出自己的歌曲,以吟唱代替叫卖。”在德国的版画中,也有行商的影子。他们把货物驮在驴背上,摇着鼓,边卖边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