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具50:晕轮效应

工具50:晕轮效应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具50: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因而,在销售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

工具50:晕轮效应

工具50: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

应用指南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被试者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试者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

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而且还常表现在以服装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是很片面的。因而,在销售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www.xing528.com)

成功案例

一天中午,售楼员小马和其他的几个销售人员正在售楼部前台闲聊(通常中午没什么客户),这时进来一个穿着短裤、脚蹬拖鞋的40多岁的中年人,这个中年人一看就是个农民,所以坐在前面的销售人员都不理他。

于是小马就走了上去问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中年人说要看别墅,小马只好带他去看别墅了。半个小时后,小马和中年人回了售楼部,并给中年人算了一下一次性付款的总房价,中年人说回去考虑一下,然后就骑着自行车走了。其他的售楼员都说小马白费劲,那个中年人一看就没有钱买别墅。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那个中年人又骑着自行车来了,而且用一个黑色胶袋装了10万现金拿过来,订了2栋别墅,而且都是一次性付款(1栋200多万,2栋400多万)!于是,小马一下子就有了400多万的业绩,而其他的销售人员因为以貌取人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大客户!后来,小马了解到,那个中年人是当地的村民,政府把他们家的房子收回了,补了几百万现金给他,于是他就买一栋别墅夫妻两住,一栋给儿子住。后来,那个中年人又介绍了几个客户给小马……

提示

销售人员要学会“察言观色”,即通过顾客的“穿着打扮、举止神态、语言修饰”等方面来判断顾客的购买行为特征,但是一定不要以貌取人。购买力和购买行为特征不是相同的概念。我们要判断的是顾客的购买特征,而不是购买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