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成员为了推动自身产业发展而广泛采取补贴措施。大量补贴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国际竞争环境。各成员政府通过诉诸国内法,采取反补贴措施来对他国补贴的产业和企业进行制裁,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企业。然而,许多反补贴调查和征税措施在成员之间引发贸易摩擦,成为各成员贸易政策协调的焦点议题。
补贴问题是成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从WTO成立到2018年12月31日,成员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援引《反补贴协定》提起的磋商请求共计123起。[54]其中,在2008年以后由成员提起的诉讼有45起,占到补贴和反补贴措施案件总数的37%。尽管成员在近十年向争端解决机构提起的案件总数相比WTO成立初始呈下降趋势,但有关反补贴措施和反倾销措施的案件却不断增加。
就当事方而言,中国、美国是最为频繁的反补贴措施被申诉方。美方作为被申诉方的案件达到15起,中方达到11起,占到所有案件的半数以上。不仅如此,中美两国还是大多数案件中有关反补贴措施的当事双方。中美两国就对方政府采取的国内反补贴调查和征税措施,频繁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起诉讼。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累计达到11起。2012年是中美双方有关《反补贴协定》争端最为集中的一年,达到4起。补贴问题不断演化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焦点议题之一。(www.xing528.com)
成员通过寻求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法律解释来对现有的《反补贴协定》进行补充,并以此督促当事方对政策的调整和修改。有关环境补贴成为成员之间争议较为集中的领域,一些国家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起相关诉讼。自2008年以来,有关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案件达到5起,美国(2起)、欧盟(2起)和加拿大(1起)是主要的被申诉方,而中国(2起)、印度、俄罗斯和日本是申诉方。这些争端反映了发展中成员和发达成员在角逐新兴产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摩擦,更反映了发展中成员希望通过争端解决的方式在WTO争端解决的司法层面对尚未规定的新政策加以明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