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识别审美价值的美学专家方法

如何识别审美价值的美学专家方法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朝闻是著名的美学家,是当代黄山审美研究的重要人物。在他的审美散文中,提到了清凉台、玉屏楼。他认为黄山的美在于整体的美,这种美是奇石这一种要素所不能替代的。这段文字中可知,对黄山美的体验不仅仅要身体力行,手、脚、眼、耳、心地去体验,也要具备足够的审美品鉴能力,要有鉴赏山水诗文的储备。认为“黄山的美在于形象组合、几何形之间的组织美。方与尖、疏与密、横与直之间的对比和谐”。

如何识别审美价值的美学专家方法

王朝闻是著名的美学家,是当代黄山审美研究的重要人物。他在《黄山观石》一文中认为,黄山之美美在松、石、云,美在云海,云使朝阳景观形成无限复杂的变化。他认为云起时的那种愉快的心情是难以描述的。在他的审美散文中,提到了清凉台、玉屏楼。他认为黄山的美在于整体的美,这种美是奇石这一种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他呼吁游人关心黄山整体的美,如果过分地命名奇石,使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黄山的奇石上,人们就不会关心黄山的整体美感。也呼吁人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和切身体会去观察黄山,而不要拘泥在这些石头的图像和命名上。此外,他在文中还论述了审美心理引导和审美解说教育形式的问题。他认为,期待的心理在美感中有重要的作用。例如,东方的云雾是怎样给日出增加变幻的感觉。猴子观海实则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把对云海的兴趣寄托在了形似猴子的石头上。游览黄山的愉悦在于对自己体力的证明。应正确理解和感悟导游和旅游者在共同进行审美创造过程中的关系和作用。旅游者在边聆听、边欣赏、边想象的过程中,绝不会对导游所描述形象简单地接受和原封不动地复制。他也批判了黄山管理者的一些保护措施,比如为了保护黑虎松,在黑虎松周围砌起了高大的石壁。但是从山下往山上看,往往造成黑虎松的被砍掉一截的错觉。

汪芜生作为著名的摄影家,黄山给予他的不仅仅是摄影艺术的成像,而是一种震撼与释怀,让他的心胸无比的宽广,让累积在心中的忧愁和痛苦烟消云散。他认为,他在黄山找到了艺术的本源和生活的意义所在。

季羡林先生在《登黄山记》中记录了自己登黄山的全过程,在游记中不乏对黄山美的评价。季羡林笔下的黄山格调宛转,名不虚传,从玉屏楼到北海,经历了起承转合的节奏。而他认为黄山最美的景色在北海,到达北海是看尽了黄山之奇,北海的奇景是黄山的集大成者。他认为黄山“既有阳刚之美,又有阴柔之美。可谓刚柔兼,二难并,求诸天下名山”。他在游记中对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进行了总结,并对奇松之奇,奇在树龄与形态的反差,怪石之怪在于名目繁多,组合多变进行了阐释。而他认为黄山的日出也应该是一大奇观。在黄山居住,会有很多新发现,如声景的优美,从黑虎松向着云谷寺走的一段路,这段路上“流水潺潺、山风习习、蝉声相送,鸟鸣应合、苍松翠竹、映带左右”,这一声音景观的描绘,证明了黄山声景的秀美。在整个登山过程中,季先生是这样描绘自己的状态:“我就是这样一边爬、一边看、一边改着古人的诗、一遍想到徐霞客,手、脚、眼、耳、心,无不在紧张的活动着……想到大涤子的山水画,眼前的山水如同画立于眼前。”这段文字中可知,对黄山美的体验不仅仅要身体力行,手、脚、眼、耳、心地去体验,也要具备足够的审美品鉴能力,要有鉴赏山水诗文的储备。(www.xing528.com)

吴冠中先生在《且说黄山》中用中西结合的绘画语言阐释了黄山的美。认为“黄山的美在于形象组合、几何形之间的组织美。方与尖、疏与密、横与直之间的对比和谐”。黄山的美在乎于“似与不似”之间。吴冠中先生以排云亭为例,论述了西海大峡谷犬牙交错所带来的美,而这些美又反映在线条上。

黄秋耘在《黄山秋行》中对黄山的总体评价为“兼有泰山的魄伟,武夷的秀逸、华山的险峻、匡庐的飞瀑腾空、衡岳的层烟叠翠、雁荡的丛石嶙峋”,真可谓是集名山之大成。看真实的云海变化,都比看云海摄影的照片要新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