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文明与名山的时空耦合关系

中华文明与名山的时空耦合关系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生产、经济、文化的发展,疆土扩张的需求使得新一轮的名山确定成为必然。在统治需求影响下,原有的名山格局不断地被调整。汉武帝也是一个热衷封禅的皇帝,他独尊儒术,迷行仙道,两种活动都与名山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我国名山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呈现出时空耦合关系。

中华文明与名山的时空耦合关系

“名山”在古汉语中,一是指比较高大的山,如《十三经注疏·礼记注疏》中记载:“因名山升中于天,名,犹大也。升,上也。中,犹成也。”二是带有宗教色彩的山。三是与大川(大泽)成对出现。所谓名山风景区,是兼有名山性质的风景区,或者具有风景格局的名山(周维权,1996)。名山风景区在品质上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在:

(1)它是经历史筛选、淘汰而约定俗成的风景区,为社会所公认而传承下来的佼佼者。

(2)它是僧人、文人们作为先驱者共同开发的风景区,保留了较好的宗教传统与宗教物质空间。

(3)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并且能使人们的精神和欣赏水平得以提升。

(4)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物质空间上看表现为寺庙、洞窟、造像、石刻、经幢等物质载体;从社会活动上看表现为宗教节日、社会团体等人群活动和社会组织形态;从精神要素上看表现为诗、书、画、游记散文等独树一帜的山水文学。本书依照《风景名胜区分类标准》(CJJ/T 121—2008)(以下简称《标准》)的相关分类,认为名山风景区属于现代山岳型风景区这一类。山岳型的风景区是我国风景区的一个重要类属。

名山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历经了漫长的历史,受到了宗教、山水观念、社会文化和经济水平以及认知程度多方面的影响。综合历史和时代背景,我国历史上的山水观念,大致将名山的确定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所对应的主导思想与代表名山如表1-1所示。

表1-1 中国名山体系发展与演变(www.xing528.com)

战国时期,大规模的农业生产需要促成了水利交通、商贸的发展,导致国家版图的扩大,因而对疆土的划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具有疆域划分性质的地理著作应运而生,如《禹贡》(周维权,1996)。
②《山海经》中5个区域源于《五藏山经》。所谓“五藏”就是五篇,分别按照不同的方位记载当时国土范围内的五个地区的山岳分布状况(周维权,1996)。

第一阶段:原始崇拜和神仙思想阶段。在此阶段,山岳在人们的心目中还保持着浓厚的神秘色彩,面对自然现象人们还不具备解释的能力。此时人们对山岳是无条件的崇拜,依据神仙传说和实际经验体验将山岳进行定位。一方面,一些当时在人们心中有名的山岳被记录在案,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上已经出现了“二山、五山、十山”的称谓。另一方面,神仙方士们鼓吹神仙一般居住在高山之中,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下,形成“东海仙山”和“昆仑山”这样的神山体系。

第二阶段:政治需求与疆土划分阶段。由于生产、经济、文化的发展,疆土扩张的需求使得新一轮的名山确定成为必然。周朝成书的《禹贡》确立了全国范围内与治水有关的山川分布系统,其中提到的山岳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的有19座;《山海经》中记载了全国5个区域的山岳分布情况。疆土的划分往往与帝王的政治意图有密切联系,山岳作为国家的边界来确定统治的范围,也作为帝王彰显功德的载体成为祭祀封禅活动的地点。在统治需求影响下,原有的名山格局不断地被调整。周初的“四岳”其实就是当时划定版图的四座名山。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启了封禅之风,他即位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57年)便以皇帝的身份封禅泰山,并在全国范围内对名山作出了调整,确立了“十二名山”(周维权,1996)。汉武帝也是一个热衷封禅的皇帝,他独尊儒术,迷行仙道,两种活动都与名山有密切的关系。于是他根据五行之说,在四岳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五岳五镇和其余名山,建立了新的名山体系。

第三阶段:佛道兴盛与山水审美阶段。佛教的传入及汉化,以及文人名流自然意识的觉醒,在思想上表现出儒、道、释兼容多元的形态,改变了传统名山的格局。特别是禅宗的产生及其被文人名流所接受,使得民间形成了一种意识形态,文人们要寻求清幽的修行圣地,这使得名山的开发更为广泛。文人名流寄情山水,融情于景,山水文学和山水绘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发展局面。其中具有代表性山水著作是谢灵运的《山居赋》和柳宗元[1]的山水评论。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以风景欣赏著称的三山——雁荡山庐山黄山,四大佛教名山和道教名山,以及其余各种以风景游赏为胜的名山,这套大体系的建立主要始于唐宋期间。

第四阶段:随着近现代自然科学的传入,对名山的理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人们逐渐运用科学勘察的方式解释山岳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特征。一些传统的人与山岳的相互作用关系正逐渐消失,如封禅祭祀等,只有少数具有传统信仰的地区依然保持着对山岳的原始崇拜,如梅里雪山。而近代科学的发展也使得原有的名山体系有所变化,一些以自然科学价值著称的山岳也被归为名山体系,如长白山等。而传统的以山水审美和宗教文化著称的山岳,随着历史的发展依然闪烁着魅力,成为当代山水审美的载体并继续发展着当代山水审美的价值。李金路认为我国山岳发端于昆仑神话体系,名山的形成对应了不同文明形成的时间和空间。

由此可见,我国名山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呈现出时空耦合关系。从名山确立的价值观看,经历了从原始崇拜到帝王封禅,再到山水审美发展,再到近现代自然科学影响的阶段。从名山体系确立的历史进程看,经历了从关注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到关注欣赏价值再到关注欣赏价值、历史价值与科学价值并重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