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研究进展
人类第一次用文字记载“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提供服务功能”是在1864年的美国George Marsh出版的《人与自然》中。1935年,英国植物群落学家A.G.Tansley最先提出“生态系统”这一名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始成为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的标志是1970年,联合国大学发表的《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服务功能”。在此之后,生态系统研究逐渐向关注生态系统功能的方向发展。1989年,Magrath和Arens对1987年爪哇因森林砍伐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
1995年,Adger等对墨西哥森林价值等进行了估算研究。1997年,Gretchen Daily将生态系统服务定义为“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得到比较普遍的关注。1997年,Costanza等提出生态服务功能是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的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条件和过程,并对全世界16个生物群落17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评估。
2001年,美国的道格拉斯博士对森林生态系统8个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估算。2003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简称MA)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规定:“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所有收益”。MA开展了目前世界上范围最大的评估工作。
2007年,Jan Barkaann对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进行的研究中指出: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相关知识缺乏认识是完好地保存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最大障碍。2011年Benson C.Sherrouse等研究认为社会价值观对综合生态系统评估具有重大影响。
随着3S技术在林业技术研究上的广泛应用,国外相继构建了多种适合于大尺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生态模型,开辟了其价值动态评估的新方向。
(二)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开始的标志是1982年张嘉宾所做的估算。随着环境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及森林资源价值研究成果的借鉴与参考,1995年起,我国的学者开始系统地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的研究。侯元兆和王琦采(1995)用两种方法对我国森林进行了价值评估。此后,蒋延玲和周广胜、欧阳志云等、周冰冰、李忠魁等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内涵、评估方法等研究成果的介绍及理论探讨方面。薛达元(1995)等对不同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服务功能价值(含森林病虫害价值)进行评价研究。但由于参数和评价方法的选取因人而异,所得生态系统服务结果往往差异很大。其后李少宁等、余新晓等、靳芳、鲁绍伟、郭朝霞等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至此,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我国尚没有统一的评估规范,致使同一区域价值的评估结果都存在一定差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2008年王兵等人编制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中明确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数据源、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等技术路线,统一了之前极为混乱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工作。截至2013年4月,国内已发表并列入CNKI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已有1176篇。下面我们就从全国及省市大尺度、县乡与自然保护区或林场小尺度两个方面来阐述研究进展。
1.全国及省市大尺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www.xing528.com)
2008年5月《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实施后,结合台站及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郭浩(2008,2010)等分别对中国油松林和栎林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而王兵(2009)等则分别评估了中国杉木林、中国不同省份的经济林、2009年中国森林及第五次—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下全国灌木林—经济林—竹林、贵州省黔南州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2013年,王兵等评价了广西桉树、灌木林、竹林、红树林等12个林分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温庆忠(2010)等对中国思茅松林(分布在云南)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和价值进行了评估。黄怀雄(2010)、郭晴晴(2011)分别对长株潭地区、重庆主城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孟祥江(2011)首次全面核算了贵州省黔南州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张乐勤(2011)等对安徽省池州市柏木、四旁树等12个树种8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与分析。牛香,王兵(2012)对福建省9个地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涉及林分类型有马尾松、阔叶林、杉木、竹林、经济林、灌木林、桉树、木麻黄。赵金龙(2011)、曾伟(2012)等、吴敬东(2012)分别对广西桉树人工林、江西省针叶林与阔叶林、长沙市天际岭林场枫香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研究。刘欢(2013)采用GIS技术等方法,估算了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区2011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薛沛沛(2013)等对武宁县、江山市、邵武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从物质量和价值进行了评估。潘永军(2013)等、肖强等(2014)、薛杨(2014)分别对广州市、重庆市、海南省进行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研究。
2.县乡、自然保护区或林场小尺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以县级或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单位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主要是在2008年以后才开始的。胡世辉(2010)对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的研究是我国首次对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的相关研究评估。魏嘉伟(2010)对广西百色市田林县老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人工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研究。董骁勇(2013)等、王方(2012)、张志旭(2013)分别对丰林自然保护区红松林、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河北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资产价值进行评估研究。王祖华(2008)、游天根(2011)、李兰英(2012)等分别对淳安县与福建省永定县、浙江省遂昌县进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以乡镇、林场、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开展的较少,目前了解到的有韩春子(2009)对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现状及1999、2004、2008年三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动态分析。钱永先(2011)对老山林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分析,黄英(2012)对马家河乡镇、黄道京(2014)对广西姑婆山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笔者通过维普资讯和CNKI进行文献检索,了解到关于柳州市或者广西国有沙塘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研究,目前尚未检索到相关或类似文献。
(二)国内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与国外相比,国内多数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还集中在国家或者省市或直辖市,其中以湖南、辽宁、广东、福建、江西等省份的研究发展较早、较快,西北与西南地区较少。评估涵盖软阔类、松类、桉树、杉木、石山灌木林、灌木经济林、栎类、硬阔类、乔木经济林、竹林、土山灌木林、红树林等十几种林分类型,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有荒漠、乡村、流域、湿地等。目前对柳州市、县乡一级尺度尤其是尺度更小的林场的研究较少。
第二,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案例研究中,很少涉及非利用价值的研究。
第三,目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仅仅局限于静态探究,动态研究较少。“3S”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还不多,导致评价研究工作速度慢,而且不能很好地应用评价所需要的数据,也就更难做到动态管理和评价。
随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数量的增加,依据其长期积累的连续、定位观测研究数据集,学者们将会越来越重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动态研究。另外,随着“3S”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今后研究的一大热点就是“3S”技术与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体系,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综合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