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乡村棉织业的基本情况分析

湖北乡村棉织业的基本情况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8]上述记载与前文曾述及之湖北传统棉纺织业的情形极其相似。土纱生产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民国前期湖北乡村织布业不使用机纱,相反,那些使用机纱的专业织布户能够获取更多利益。然而,总体来看,1930年代以前湖北的乡村织布业仍然主要是以纺织一体的农家副业形式存在着的,未能实现农村工业化。

湖北乡村棉织业的基本情况分析

清末以来,湖北的农民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机纱生产土布。然而,直到1930年代前,在湖北很多地区,即使用以外销的土布也是由手纺土纱织成的。地处沙市、宜昌之间的江口是重要的棉产地,所产棉花被称为“江花”,大量销往四川。该地的土布庄“是仅次于棉花、粮食经营的外向型行业”,而其土布生产系妇女在农闲时自纺自织的家庭副业[67]。安福寺一带虽然也有专业的织布户,但自纺自织更为普遍,据称:“家家户户都有木制纺车,小姑娘、大媳妇、老太婆没有不会纺纱的(我地通称为‘纺线’)。有的白天纺,更多的是晚上纺。月夜在月光下纺,冬天在火笼边纺,常常一灯如豆,一纺半夜。纺的纱拿到集镇去卖,又买回棉花再纺,从中赚点手工钱。一般一人一天可赚棉花三四两(16两制),循环累积,除支付少量花销外,还可落下一些纱线,织成土布解决穿衣问题。”[68]

上述记载与前文曾述及之湖北传统棉纺织业的情形极其相似。清代枝江也是“夜半,机声与纺车轧轧相闻,有竟夜不眠者”,当时代演进到20世纪以后,当地部分地区的棉纺织业图景竟没有太大改观,亦可见湖北乡村棉纺织业的变迁是相当迟滞的。传统棉纺织业颇为发达的石首县,直到1932年,才有藕池熊万春百货商店从武汉、上海等地购进“洋纱”,开始土、洋纱并用[69]。以上择取的几个例子都是土布生产量大、外销亦颇畅旺的地区,至于纺织业更为落后的乡村,其手工纺纱现象的存在当更加普遍。(www.xing528.com)

土纱生产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民国前期湖北乡村织布业不使用机纱,相反,那些使用机纱的专业织布户能够获取更多利益。同样是在枝江安福寺,自纺自织的农户纺织所得主要用以购买棉花,从棉纺织生产中获得的积累极其微薄,而少数常年织布户“从集镇买回棉纱,织成土布,拿到董市、白洋等地布庄出卖。与种田相比,收入可观”[70]。在枣阳,机纱排挤土纱的情形具有相当的代表性,1930年代的调查报告称:“民国前,用本地花纺纱,织成土布,畅销河南、陕西等地。近二十余年来,洋纱进口,其价值较本地所纺土纱为低,且以洋纱织成之布,既细且廉,故乡间织户,均乐用洋纱,其结果,使洋纱进口日增,本地纺土纱者大减。”[71]枣阳的例子显示,民国以前,当地使用土纱织成的土布也大量销往区域外市场,这体现了湖北乡村棉纺织业传统生产方式的顽强生命力,可以说,作为农家副业的土布生产与其产品大量远销区域外市场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但另一方面,机纱的使用确实可以带来更大的利益,这又诱使枣阳的织户逐渐放弃自纺土纱,使得机纱排挤土纱成为一种或早或迟的必然趋势,也就使土布业中纺织分离的专业化分工成为可能。然而,总体来看,1930年代以前湖北的乡村织布业仍然主要是以纺织一体的农家副业形式存在着的,未能实现农村工业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