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早期世界中的重工业发展

近代早期世界中的重工业发展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彭慕兰不同,李伯重在解释近代早期中国江南与英国原始工业化发展的差异性时,更为强调重工业所起的作用,他认为“中世纪后期以来工业的迅速发展,实质上就是重工业兴起并在工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历史过程”。

近代早期世界中的重工业发展

严格意义上说,工业革命之前的制造业在本质上属于手工业,但自原始工业化(Proto-industrialization)理论兴起以后,学界对于“工业”的界定已越来越宽泛,因此,可以认为,在近代早期的世界上,不仅存在着纺织业等轻工业,也存在着冶金机械重工业。尽管棉纺织业是第一个实现机械化的产业,但工业革命的本质之一在于无生命能源对于有生命能源的代替[66]。然而,是蒸汽机而非一般的纺织机械实现了无生命能源对有生命能源的替代。进一步说,如果没有蒸汽机提供能源转换,也不会有机械化,生产只能在比较狭窄的范围内发展[67]。不过,蒸汽机并非是为棉纺织业发明的,最早的蒸汽机被用来在开采煤矿时从矿井中抽水[68]。故蒸汽机在棉纺织业中的应用只不过是早期重工业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因此,在考察近代早期世界各地的原始工业化时,有必要将关注的重心从棉纺织业等轻工业转向机械制造业等重工业。

在解释“大分流”(The Great Divergence)时,这一概念的创造者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虽未完全否认技术的重要性,但他坚持地理因素更为关键,即欧洲的煤和熟练的机械制造者集中地之间地理距离较短,而这两者在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地理距离[69]。因此,在彭慕兰的解释体系中,近代早期的重工业确实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这种重要性较少体现在技术能力上,相反,重工业的发展本身取决于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这一天然的比较优势。与彭慕兰不同,李伯重在解释近代早期中国江南英国原始工业化发展的差异性时,更为强调重工业所起的作用,他认为“中世纪后期以来工业的迅速发展,实质上就是重工业兴起并在工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历史过程”。李伯重比较了江南与英国的工具制造业、建材工业、造船业和矿冶业这几个重工业部门,认为江南地区无论在重工业的规模还是比重方面均不如英国,江南的原始工业结构属于节省能源与材料的“超轻结构”。可以说,李伯重也在从重工业的角度审视“大分流”。不过,李伯重在解释近代早期江南与英国重工业发展的不同路径时,与彭慕兰一样持矿产资源地理分布差异性的论点。他认为“仅只是煤的缺乏一点,就决定了江南工业的发展就只能是轻工业一家独大的发展”。进一步说,李伯重认为明清江南的原始工业中极少使用机械和机器,并非因为中国缺乏制造和使用机械的技术知识或者欠缺创新精神,而是受限于煤铁资源的匮乏[70]。这样一来,李伯重在对“大分流”的解释上与彭慕兰殊途同归,都不认为近代早期中国与西方存在较大技术差距,而把原因归结为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同。(www.xing528.com)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李伯重在分析蒸汽机的发明时过于强调能源与材料的重要性,认为“蒸汽机的基本制作原理与工艺并未超出中世纪后期欧洲的知识与技能的范围”[71]。但这与史实不符。事实上,恰恰是技术因素决定了蒸汽机的大量制造,这一技术因素就是彭慕兰已经言及但又语焉不详的精密钻孔和校准技术[72]。从蒸汽机的演化史来看,在瓦特蒸汽机之前,已经存在纽科门蒸汽机等早期品种,但只有瓦特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和应用价值。在纽科门蒸汽机中,活塞与缸体的紧密配合并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但这对于瓦特蒸汽机的正常工作来说却是必需的,所以瓦特蒸汽机的制造依赖威尔金森(John Wilkinson)于1774年生产的镗床,这种镗床能达到瓦特所要求的汽缸镗孔精度极限[73]。因此,蒸汽机的发展实际上取决于机床工业的技术进步。但是,如科大卫(David Faure)所言,中国缺乏机床工业的技术优势,故不可能发明蒸汽机[74]。因此,可以说是机床工业这一技术型产业决定了中国与西方经济的分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