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吉普这个美国汽车品牌,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合资企业,却没有把握住绝好机会,2003~2007年之间,在各个汽车厂家都从中国市场捞到大把银子的时候,吉普却颗粒无收。
美国的通用、福特,在中国都大赚特赚,唯有克莱斯勒(吉普的母公司)在中国没有走稳当,马失前蹄。2007年那时候,对于重新挺进中国市场,我想,克莱斯勒肯定很想说,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可惜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给我重来一次的机会……
2007年,克莱斯勒旗下车型重新布局中国,会是个机会吗?
很多年来,克莱斯勒在北美一直过着安然的温饱生活,可是2004年之后,温饱都成问题了,如果不是克莱斯勒300C、道奇Charger的销量看好,恐怕都靠扶持过日子了吧。
克莱斯勒,有点像日本的斯巴鲁,或欧洲的萨博。可以说,它是美国最具个性的汽车厂家了,以设计、风格标新立异著称。看看PT漫步者、吉普牧马人、道奇Viper就知道了。但是,纵观所有的个性汽车厂家,几乎都挣扎在生存线上,个性车到底值不值得汽车厂家重点培育?我们不得不怀疑。
300C出自克莱斯勒,无疑,它是最具个性的高档轿车,在北美卖得风风火火,在欧洲、中东也有不错的人缘。这辆个性之车,让克莱斯勒的生计不再捉襟见肘,让克莱斯勒看到了生机和希望。也许,美国汽车厂家正是受此鼓励,于大洋彼岸的另一端,一场复兴运动在暗暗酝酿。
记得七八年前,当我把所有SUV统称作吉普车的时候,吉普的形象、吉普的品牌是多么有影响力。当一种车,能代表一类车的时候,这种成功是多么的不容易。仅仅几年后,这种一统大局的形象,飞流直下三千尺,荡然无存,同样不容易发生的事,也发生了。小时候,我只记得有两种车,一个是吉普,另一个就是皇冠,如今皇冠炙手可热,吉普却惨淡没落。
救市,克莱斯勒需要重新开始,但克莱斯勒没有从吉普入手,而是采用迂回战术。(www.xing528.com)
打先锋当精锐队伍,克莱斯勒选择了300C作为攻入高级车市场的先锋来塑造品牌形象,进而逐步提升吉普地位。不可否认,300C是优秀的,也是特立独行的,它的魅力有点招惹嫉妒。奔驰的一位高管曾放言,奔驰以后并不想再和伞下合伙人共享奔驰的任何底盘,原因是一些精打细算的买家,倾向于花费更少的钱就能弄到一辆挂不同牌子,但骨子里却是奔驰的车,指的就是300C(300C和奔驰E级共用底盘)。
300C会是最后一款使用奔驰底盘的车吗?姑且不管。克莱斯勒以300C,从高端市场树品牌形象,会是一个好的切入点吗?值得怀疑。国人对个性车的接受程度,会比欧洲人更胜,或者更比北美人更胜?看看萨博、斯巴鲁的车型,在国内小众化的销量,我们不得不为个性车的前途担忧,也不得不为克莱斯勒的第二次到来担忧。
不过,这一次,克莱斯勒显然有充分准备。也许总裁艾思孟擅长围棋,知道一块棋至少要做“两眼”,这样才能活下来。于是,克莱斯勒在北京国产300C的同时,在福建国产大捷龙,两条腿走路,两口气呼吸。如果,个性化不能让克莱斯勒在国内站稳脚跟,那大众化一些的大捷龙,应该不会让克莱斯勒脸面无光。如果,大家更喜欢美式个性,那紧接着,PT漫步者、道奇、吉普等的个性车,将源源不断。
不光这些,艾思孟还通晓“气长一尺,无眼自活”的道理,与福汽联合准备把道奇纳入国产,高、低端品牌并进。然而,对于吉普,这个十足的个性品牌,克莱斯勒似乎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把它的品牌拉回应有的位置。也许,不是吉普没有市场,而是吉普到底能拿出多少诚意的问题。个性车能否接受,是一个问题,个性车的配件、售后服务同样是问题,对任何个性汽车厂家来说,上天是不会给机会的,只有自己给自己机会。
2008年的经济大萧条,让通用和福特感受到了天寒地冻,克莱斯勒有过之无不及。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肯定会出手救通用、救福特,这是美国汽车工业的象征,然而对于克莱斯勒,似乎在弱肉强食之列。
但不管克莱斯勒会何去何从,我们至少应该记住它的一个品牌,那就是吉普,永远的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