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梁先生需要一辆个性刚烈、外表伪善的车子,这样车子很好选。只是孙小姐,似乎对车认识不多,平时应该以舒适轻松地用车为目的,那我们是要推荐一辆好开、偏重于驾驶的,还是一辆安静、偏重于舒适使用的车呢?
这里便存在一个个性选择的问题。
刚才说了,车和人一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个性。如果是结婚找恋人,最好两人在脾气个性上能互补,一个性急、一个性缓,一个脾气差、一个脾气好,一阴一阳这样的搭配,家庭才会和睦稳固。
但在选车问题上,采取个性互补的搭配,是要出大问题的。试想想,梁先生买一辆温柔的雅力士,绿灯时一起步,就被同伴远远甩在后面,那多没面子。孙小姐买一辆翼豹WRX,平时开车累到手脚抽筋,屁股被颠得生疼,能行吗?这样下来,两个人开着车可都真是活受罪了。
因此,购车就要找和自己个性脾气相近的车子。从这一点来看,有人把车看做自己的情人,便没有错。车,是一个和你个性相投、惺惺相惜的情人。
那下面,在确定购车之前,先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了解自己的个性。
我相信,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个性有清醒的认识。符合每种个性的车子也很多很多。下面就作个分类。
个性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我们主要以心理学上的分类方法为借鉴,因为购车毕竟包含很多感性因素,从人本质上入手的分法更适合购车思维。
心理学把人的个性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四种类型。(1)狂野的胆汁质
胆汁质属于兴奋而热烈的类型。通常表现是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有独立见解,反应迅速,不愿受人指挥而喜欢指挥别人、胆大包天等。
这是心理学对胆汁质的描述,不知道你是否属于这一类,但可以肯定的是,上文提到的梁先生应该是胆汁质男人。
这一类人并不一定很多,但各大汽车厂家对他们可谓非常重视。因此,专为他们打造的汽车有很多很多。几乎每个大汽车厂家都至少有一种属于胆汁质的车子,我们称之为高性能车或跑车。
汽车厂家为什么乐意制造高性能车呢?每年能卖很多辆吗?不可能,销量称得上是非常少。但各大汽车厂家仍然乐此不疲,原因之一,车价贵,利润高;原因之二,赚形象,赚吆喝;原因之三,刚才说了,它们的购买人群属于胆汁质,易冲动,其中就包括刷起卡来也易冲动。
当然对于高级跑车来讲,让人产生冲动的原因太多了。宝马Z4、奔驰SLK、奥迪TT、保时捷Boxter、日产GT-R,不但性能出众,外形、内厢设计也足够迷人,肯定对得起您支付的费用。还有
殿堂级别的,像千万身价的法拉利FXX、布嘉迪威航、兰博基尼Reventon、Pagani Zonda R等,这些是跑车中的极品,或许值得我们牢记。它们就像腕表中的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积家Jaeger-LeCoultre等,只不过,要拥有它们,单靠冲动显然还不够。
大家熟知的香港明星郭富城,就是唱歌也要跳劲舞的那位,活力四射,非常有感染力。在他家里,就有5辆法拉利(包括一辆顶级的法拉利Enzo),一辆兰博基尼和两辆保时捷跑车。他的确是一位有钱、有胆又疯狂爱车的男人。
当然,高性能车也有平民化的,花三四十万元就可以拥有。如三菱EVO十代、斯巴鲁翼豹STi及大众尚酷等。按照顺德那位梁先生的描述,最适合他的车应该是翼豹STi或者大众尚酷,它们外表看上去普普通通,甚至有点面善,但却是城市里游走的“隐士”。如果要比试一下绿灯后的起步,或者弯路上的敏捷,绝非一般车能惹得起的。如果,这位仁兄“银子”足够的话,高尔夫W12是个更好的选择,一辆拥有12个气缸的6.0升排量发动机的高尔夫,见谁灭谁,没有任何商量余地,连保时捷、法拉利的中档跑车,见了它也要礼让三分。
当然,这个世界上,也有经济拮据的胆汁质,他们拿不出足够的钱去买高性能车。汽车厂家也不是白痴,对于这类目标客户之外的人群,也就没有太合适的车,但这并不表示这类人就会因此甘于寂寞,是他们,造就了改装业的繁荣。
我说改装,不是那些只改个大包围就冒充高性能的伪恶派。胆汁质迷恋的是深度改装,不是大包围。要改就加涡轮,激升发动机动力,还要加氮气,这是在赛车游戏里经常用到的制胜绝招。氮气装备可以瞬间提升车速,蓝色小药丸一样有效。再者就是改可调高度的悬架、高性能制动器等。
其实,车要是改到这个份上,改装费用早已不菲。很可能原车花费15万,改装费用再花15万,一点也不稀奇。对于常人来讲,这样的举动很难理解吧!就像很多人很难理解那些车一给油就发出轰隆隆的巨大声音,并斥之为恶俗噪声。
需要提醒大家,胆汁质的这些举动,不能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也包括这些车,都拒绝一般正统思维。车有成千上万种,但不外乎三类,用车、玩车、商车。胆汁质都属于爱玩、会玩的玩车一族,对于他们,车是个大玩具,可以抛弃实用性为上,可以不顾油耗高企,还有什么理性可言呢。所以,不要跟他们谈什么性价比,要谈只谈性能,不谈价格。跟他们在一起,最好谈谈0到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跟趾动作,或者漂移技巧、惊险过弯等。
还有一点差点忘了,也有部分胆汁质人要上班,其中不乏高级白领,也不乏业界精英,此比例还挺高。这就是说,他们的座驾,除了需要性能超群,可能还要兼顾一些商务用途,最起码4个座位,档次必须够高,对客户表示尊重嘛,配置也够全。
汽车厂家当然早为这些人想到了,主要有宝马M5、奔驰CLS65 AMG、奥迪RS系列,甚至玛莎拉蒂总裁等,这些都是西装胆汁质的理想选择,价格同样不菲,百万元左右吧。(2)开车其实也有乐趣
多血质型的人属于敏捷而好动的类型。他们性情开朗、热情,喜闻乐见,脑筋快,对外界事物有广泛的兴趣,热爱运动。
多血质的人在欧美国家比例很高,我们可以看到,尤其是欧洲生产的汽车,更倾向于投合这一类人的喜好。他们在驾车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把开车也看成是一种运动,当然,是相对比较严肃的运动,在运动中要保持手脚的协调锻炼和精神上的愉悦。这就是为什么在欧洲的汽车95%以上都是手动档车型。
美国人天性热情奔放,不拘小节,制造的车子简直就是他们个性的化身。发动机的排量都很大,动力旺盛,加速狂野,而内饰却非常粗糙,牛仔风格尽显。即使是德国设计的车子,拿到美国本土设厂生产,比如奔驰的SUV ML系列,从生产线上下来之后,也多了份嬉皮味。德国人的严谨,在美国人民的亲力亲为下,被调
戏得面红耳赤。
我想说的是,美国人和欧洲人,都喜欢有运动乐趣的车子。只是,乐趣对于汽车而言,有好几种表达方式,可以是操控上的乐趣、可以是速度上的乐趣、也可以是造型上的乐趣。环境的不同,可能造就了美国人喜欢这种方式,而欧洲人则喜欢那种方式。不管哪一种,激发乐趣是最主要的,这是多血质人对汽车的根本要求。
这里需要说的是,要想激发汽车的运动乐趣是很难的。它绝不是像加个GPS导航、改个氙气前照灯,或者加装方向盘换档拨片那么简单。正因为它是很难达到的境界,这才成就了运动型车子值得尊敬的原因。
君不见,国内几乎每推出一款新车,都毫不例外地冠以优秀运动基因、极致驾驶乐趣等。说得轻一点,是鱼目混珠;说得重一点,便是虚假广告。
汽车是个非常复杂的东西,有些人毕其一生,可能都只是在研究汽车的某一个领域,可能是发动机,可能是轻质
提到以运动乐趣而著称的汽车厂家,欧洲的标致算是一个,从生产汽车开始,至今标致已有一百零几年历史,算是老字号了。我们不否认,它的每款车子都有很好的操控乐趣,但标致在此方面,一直被津津乐道的是它的悬架、转向和车架,这几方面的功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而在发动机和变速器这两方面,功力显然不够,就好比一款性能很好的照相机少了优秀的镜头,或者一台性能卓越的笔记本电脑没有像样的显卡支持一样,总是有一点遗憾。
再比如日本汽车公司斯巴鲁,一向以个性和运动化著称。而它的长项不外乎发动机、转向、制动和车架。60多年的发展历史,擅长的科目更加擅长,不足的地方却没有太大改进,是个性使然,还是困难不可逾越?
或许,就像每个人一样,有其长必有其短。擅长的方面似乎是天生的;不足的地方,后天奈何怎么努力,长进却总像是沙漠中的尔威兹加树,要想看得出变化,材料,也可能是振动和噪声等。而单是涉及运动乐趣的机械部分,就包括发动机、变速器、悬架、转向、制动、车架和人机工程等,如此之多,对于多数汽车厂家,如果能吃透其中三四项,便已经可以名闻天下了,如果这几项样样在行,武林盟主的位子都非他莫属了。50年之后再来。
当然,事情总有例外,各个方面都做得高人一等,能提供富有活力驾驶乐趣的汽车厂家也有不少,他们可算是汽车业界的奇葩,如宝马、保时捷等,尤其是宝马,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给大家一辆乐趣十足的车子,更是难能可贵呢。
如果你是多血质类型,那就应该注意了,要是你不想在开车时被车子的沉闷乏味搞得心烦意乱的话,不想自己的高昂情绪因车子的平庸而“冰镇”,那就该把目光投向那些充满活力的车子。
活力可以来自于操控。顾名思义,操控就是要操作控制,懒惰是不行的。需要开车时手脚并用,提升车技,锻炼敏感神经,让车子做自己的傀儡,这样才能随心所欲。
活力也可以来自于动力,体验加速踏板踩下时喷涌而出的推背感,大气因滞后于车速而把身体紧紧贴压在座椅内,挤压生成了兴奋、紧张和刺激。
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一般来说,美国车更倾向于动力型乐趣。可能美国的公路比较好,又平又直,大家只好在上面飙直线玩,以致后来,汽车的发动机排量越来越大,动力越来越强。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美国基本找不到发动机排量在2.0升以下的车,可见这种风气盛行到何种程度。并且V6发动机比较常见,稍大一点的车子,都用上了V8发动机。而对于欧洲人、日本人想都不敢想的V16发动机,美国人也造出来了。
所以,你要是喜欢宽敞的空间,再加上刺激的推背感,美国制造的大多数车都是很好的选择。凯迪拉克的凯雷德,福特的野马、Shelby GT,克莱斯勒的300C HEMI,需要说的是,开着这些猛兽,遇到弯道就要切记减速、再减速,否则那就不是乐趣,是自讨没趣了。(www.xing528.com)
弯道是操控优秀的车子体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每款车都能以很高车速进入弯道,但不一定每款车都能在出弯口看到它,有的车子很可能在弯中就飞出道路了,或伤或亡就看天意了。所以说,能力有高下,术业有专攻,想要体验弯道乐趣,当然就要找适合操控的车子。
弯道有什么乐趣?听刚才那么一说,弯道只有危险,会有什么乐趣呢?
其实不然,弯道对于某一些人,可谓妙趣横生。尤其再加带一些上坡、下坡的山路,或者一侧就是悬崖峭壁的盘旋路,惊险之中刺激更胜。
这其中,有耳朵的刺激,轮胎的尖叫声和发动机高亢的轰鸣声交错辉映;还有沟通的乐趣,调动全身敏感神经,感知方向的指向和轮胎的丁点滑移,当你感到身体处在极大的外甩作用力下,还能通过手脚操作,对车子进行微调,让它按自己的意愿前行时,那是一种莫大的满足感。当然,还有挑战的刺激,每次用更高一点的车速入弯,凭借过人的车技和判断准确的走线,战胜自己,战胜恐惧,这都是乐趣。
这种乐趣,不同于打球或玩游戏,它们都有乐趣,但不够刺激。有点像过山车,但没那么被动,因为可以掌握;像登山,征服自己,征服手中的车子和弯道,但没有登山那么苦闷。随便一个车少人稀的弯道就可以体验一把。
操控优秀的车子,欧洲汽车厂家生产的最多,是不是和他们狭窄的街道和好玩的天性有关呢?或许吧。总之,欧洲汽车厂家善于此道,他们在悬架、转向、车架及动力等方面很有自己一套,让一辆车子开起来充满驾驶乐趣。
典型的有标致、雪铁龙、雷诺、大众、阿尔法及欧宝等,他们生产的小型车在操控方面相当出色。欧洲盛行各种小钢炮(钢炮当然是指很厉害的角色,小钢炮是短小精悍却杀伤力巨大的武器),车身不长,4米左右;动力强劲,一般都得147千瓦(200马力)以上;再配上超过205毫米宽的大轮胎,操控性能自然一流。
稍微大一点的车子,如标致308、雪铁龙C4、欧宝GTC、阿尔法156及雷诺梅甘娜等,定位较高档的宝马3系、奔驰C级、萨博9-3、沃尔沃S40及奥迪A4,无不以操控作为首要卖点,这些都是多血质类型人志同道合的伙伴。
再大一点的车子,如4.6米以上的车子,受体积和重量限制,操控性也就不会太好,尽管有些车子还是保持有不错的操作质感,如宝马5系、标致607、欧宝Insignia及大众帕萨特等,但驾驶的灵活性已经下降,玩乐味不足了。
受欧洲汽车厂家的一些影响,后起之秀的日本汽车厂家也出现了不少以操控著称的车型,尤其是面向欧洲市场销售的车子,这和日本版本及美国版本并不同。比如销往欧洲的本田飞度和思域、三菱蓝瑟、斯巴鲁翼豹和力狮等,显得更扎实、更动感,投欧洲市场所好。
美国车子在操控方面比较被动。早期,在美国市场,中小型车不成气候,宽大的汽车或者SUV又先天没有操控基因,因此,要在美国传统车型中找出操控优秀的车子,真是凤毛麟角。想制造操控好的车子,他们不得不把生产研发基地搬到欧洲,如福特在欧洲生产的嘉年华、福克斯及致胜,都是不错的选择。(3)舒适属于粘液质
第三类我们称之为粘液质。
提到粘液这两个字,你可能觉得有点反感,不要想多了,其实粘液质的人绝不是让人反感的一类。他们属于缄默而安静的类型,精神上较难承受或大或小的神经紧张,过于理性,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引起情绪波动。
如果你正度过壮年期,你可能有如此想法,那就是想换一辆车,或者再买一辆车,那辆车必以舒适和安静擅长。
这是因为人到了一定年龄,由于身体原因,不再适合较活跃的运动,精神上也难以承受较大的神经紧张程度,因此,你就需要一辆更安逸、更放松,较贴合粘液质类型的车。
我们身边,粘液质的人不少,再加上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年岁不饶人,也逐渐表现出粘液质的倾向,因此,适合粘液质人的车子比比皆是。
就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市场上绝大对数汽车都是以舒适、安逸和安全擅长,很少以运动为卖点,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皇冠、风度、佳美、桑塔纳等,随手拿来一个,都是很适合粘液质的车子。因为那时候购车的主力,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汽车厂家当然以市场为导向,基本上都是为40岁以上的人服务。
著名的以安全为卖点的北欧汽车厂家沃尔沃,几年前依然还脱不掉产品为老人服务的形象。的确,几十年来,沃尔沃的车型设计相当保守,尽管车型不少,从先前的959,到后来的V70、S80、S60、XC90甚至S40,都是执着不变的类似车头和腰线造型,而且还显得异常正统,这使得不少年轻人望而生畏,避而远之。
直到最近几年,沃尔沃也意识到,购车的生力军已经年轻化了好多,一些20岁不到的小伙子、小公主也都有了自己的车子,有些价格还不菲。于是,开始在造型和性能表现上改头换面,争取年轻车主的喜欢,如C30的推出,很有朝气。但不得不说,相比其他汽车厂家,沃尔沃起步已经晚了很多。
好了,刚才说到粘液质的个性,这种个性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爱好。他们不太喜欢驾驶,上车就想休息,就想放松身体。于是,一些开起来比较轻松的车,如转动方向盘不怎么费力,制动和加速踏板等也不那么硬,悬架吸振能力一定要够好,还不怎么吵闹的车,正合他们胃口。
很多美国制造的车子在中国大行其道,其中原因,就是粘液质的取向造成的。美国很多轿车就是这样,开起来不费力、乘坐舒适、空间大、隔声又好,再加上美国车因为当地法规要求,安全性也够高,简直就是粘液质的最爱。
大家较为熟悉的美国品牌,如通用的别克、凯迪拉克,福特的林肯、水星等,在中国并不少见。它们的很多车子,就像把沙发搬上汽车一样,更像一个移动的客厅,洋溢着空间感、舒适感和安静感。
电视或者电影里,经常见到黑帮老大的坐骑是美国车,那些车气派、宽大、舒适,又合身份,真是太应该了。的确,他们不需要自己开车,不需要开车的乐趣,当然就需要以舒适为主了。
但是,这样又宽又大的汽车不太适合中国的粘液质女性,小巧的身姿坐在里面有点滑稽,况且宽大的座椅并不那么贴身,而美国又没有小型汽车,怎么办呢?不远处的欧洲是小型车的王国,但它们多适合那些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
还好,汽车界的后起之秀日本,有丰田、日产和本田等,他们生产的大部分汽车,在某种程度上和美国传统有点类似,比如方向轻盈、乘坐舒适、隔声不错,各方面操作很符合中国人体形,而且还有美国车普遍不具备的优良内饰做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引起了粘液质人的注意。
当然,丰田、日产和本田等也有为胆汁质制造的战车,像丰田曾经的Supra、未来的LF-A,日产曾经的350Z、未来的370Z,本田的S2000、NSX等。但这些车在他们庞大的车系中,只是个点缀而已。
他们的大部分车型还是以舒适和实用为主。丰田从SUV Land Crusiue到皇冠、佳美、花冠、大霸王,甚至雅力士;日产从公爵、天籁、轩逸、骐达到MPV贵士、骏逸、骊威等,本田就不再罗列了,似乎都是很适合粘液质人的车型。
汽车的后起之秀韩国,也是粘液质的典型代表,较著名的厂家是现代和起亚,现代的全系列车都适合粘液质。至于起亚,因为和现代的从附关系,车型也都很相近,因此,只有向多血质类型发展,才不至于和主家现代的车型直接竞争,只是感觉还缺那么点火候而已。
简单点说,汽车的舒适性和长度成正比关系。车越小舒适性越差,车越长舒适性越好。如果这辆车能长到车厢内安装吧台、沙发、大床或者冲凉房,那也就不是一般的舒适了。因此,喜欢舒适的粘液质,长度在4.5米以上的比较宽大的汽车,大多都适合他们。
这里小举一些欧洲车型,如奔驰的E级、S级、R级,宝马5系、7系,奥迪A6、A8、Q7,英国的捷豹XJ、XF,沃尔沃的S60、S80、XC90,它们都属于大车,自然也是舒适性极好的车。
我们的自主品牌也有很长、很宽大的车子,包括奇瑞的东方之子、红旗的HQ3、华晨的尊驰和荣威750等。花不多的价钱,就能买到如此气派、看上去很有面子的车,当然很诱人。只是,舒适性和长度却不一定成正比,还是容我说说原因吧。
一辆汽车设计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广泛了,单单舒适性就涉及噪声抑止、隔声、悬架吸振、内厢气味、材料质感和行驶流畅等,不是简单的组装,在一朝一夕就能达到良好效果的。即使你在材料选购时都选择上等货,最终还有个设计、装嵌和匹配的过程。这就像人的气质一样,用华丽的衣服是不能掩饰的。对汽车来说,也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历史的沉淀。
(4)抑郁质最难琢磨
还有一类人属于抑郁质。心理学上是这么描述抑郁质的,内敛羞涩型,容易处于自责状态,凡事不自信,在困难面前优柔寡断、胆怯,但内心总想着改变自己。
抑郁质的人个性内敛,不怎么张扬,因此,内敛的汽车品牌更适合他们。比如,他们有实力买辆宝马或者奔驰,但最终,却是选择了奥迪、雷克萨斯或英菲尼迪。
抑郁质的人普遍比较敏感,即使是小事情,脑海里也要再三斟酌,这就是他们优柔寡断的原因。因此,在购车时,他们一般会考虑自己喜欢什么,别人会怎么看自己的车,以及外界对这款车有什么评价等。一般名气大的车,如奔驰、宝马,有很多正面形象,也有很多反面形象,抑郁质可能很在意这些反面印象而冲淡了其正面印象,于是,名气并不很大但有着相近品质的车型,便是抑郁质人的首选。
大多数抑郁质人,比较倾向于恬静、舒适的汽车,如丰田、雷克萨斯、英菲尼迪、别克和现代等的各类车型都非常适合他们。他们绝不会无端宣扬自己,如买个比亚迪的F3,却换上丰田的标识;买个双环CEO,却改成宝马X5等。这绝不是抑郁质人的做法。
生活中,或许你还会看到抑郁质的朋友,不全是开着舒适型的汽车,反而可能是标致、马自达、欧宝、萨博,甚至雷诺的敞篷车、现代Coupe小跑车等这类充满运动潜质的活跃车型。
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不要忘了,抑郁质的性格特点里,还有一个内心总想着改变自己的这样一个想法。
汽车本来就是车主自己的一个标签,他可以向外界,包括熟悉的、陌生的人,展示自己的性格、爱好和品位等。而抑郁质的车子无疑也担当着这样的使命,更重要的是,抑郁质人对此更加看重。由于抑郁质人本身不自信,给外界内敛羞涩的特点,因此,某些抑郁质人会把爱车当做改变自己的符号,表达自信、乐观、阳光等特点。从这一点来说,抑郁质人有着很突出的两面性,所以上面提到的那些不怎么张扬但品质卓越的车型,就成了抑郁质人的最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