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燕崖镇双泉村,是一个凭借最朴素生态环境吸引游客的村庄。承载了时代印记的挎筐、漫山遍野高高挂在枝头的大樱桃、天然的乡村环境……一个个看似再普通不过的自然元素,勾勒出了一幅乡村“仙境图”。
陪伴村民几辈子的挎筐挂在了白墙上,点缀上玉米和草叶,俨然成了艺术品。望着纷纷拍照的游客,干了43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刘保吉,跟许多村民一样,一时还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20世纪70年代,村民用挎筐抬土、垒堰、整地,解决了温饱问题;90年代,村民用挎筐采桑养蚕,有了零花钱;进入21世纪,村民用挎筐施肥种樱桃,一亩收入过万元;而今挎筐挂上了墙,游客合影拍照交钱忙……
20世纪80年代,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在“愚公书记”刘保吉的带领下,手搬筐抬,五年整地,两年引水,愣是从石头缝里抠出了上千条堰高土厚的梯田。栽桑树、种花椒、种葡萄,村民把石头山变成了花果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该村在村“两委”的号召下,开始种樱桃,如今,双泉村全村252户773口人,家家户户都有樱桃树,2017年,全村种大樱桃实现收入1500多万元,户均年收入近8万元。(www.xing528.com)
近年来,为了提高大樱桃的产量和果品品质,村民建起了100多个沼气池,推广应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村民刘成财介绍,他家种植了300多棵樱桃树,去年收入17万多元,一棵树卖果最多收入2000多元。
2015年,村“两委”抓住商机,成立了旅游公司,将闲置多年的村办企业旧址,改造成了旅游接待中心,号召10多户村民改建民宿,抱团发展乡村旅游。
为了吸引游客,村里把村民的樱桃园进行了整体规划,完善了旅游设施,建起了写生基地和精品采摘园。在旅游接待中心,为了突出乡村元素,村子里的簸箕、油灯、纺线车都被做成了艺术品,就连村民弃之不用的挎筐也上了墙……
据悉,2017年,双泉村累计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带动户均增收近1.5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