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十年回头看(一)
《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
山东省农业厅发布的《2016年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报告》(下简称《报告》)显示,到2016年年底,山东省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7.3万家,与同期全国相应数据对比,山东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对比往年的相关数据可发现,2011年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7万家,社员55.9万人;此后,山东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年均增幅几乎都在2万~3万家。对此,山东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站长滕希群表示,近几年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增速稳定,“仅从全省数据上看,不存在合作社发展收紧的说法”。
青岛农业大学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勇介绍,我国农民合作社在发展之初处于缓慢探索阶段;在2009年至2011年处于井喷式发展阶段;2011年之后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在2009年到2010年之间,全国平均一个月就有约10000家合作社成立;当时山东平均一天增加40家。”
滕希群指出,十年来,山东省农民合作社的类型有了不少变化,从开始的土地流转型合作社为主,到如今的“托管”“半托管”等服务类型居多,“目前来看,各种形式的服务类合作社发展比较好,‘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模式应该继续鼓励和落实”。
对此,茌平县丰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思建感触颇深。丰源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最初流转50多亩地搞种植,并为社员提供农资和“半托管”服务。“刚开始‘半托’了4000多亩地,主要就是种、收和施肥。”马思建说,他看到了农业服务的好处,就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上。去年,丰源合作社共托管全县耕地21万多亩,占到茌平县全部耕地的1/3;服务范围更是扩大到深松播种、施肥用药、收获烘干及仓储等全部环节。据《报告》显示,2016年山东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已达20多万个。(www.xing528.com)
“在继续以农产品营销、农资供应为主体业务的同时,越来越多合作社由专业性经营向综合性经营发展;将大量涌现诸如农机合作社、消费合作社、旅游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服务型合作社。”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说,合作社将呈现单体规模逐渐扩大、数量增加势头逐渐减缓的态势;今后合作社将越来越重视纵向一体化,特别是农业生产合作与农产品营销、深加工合作的一体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积极发展合作社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总结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扶持培育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
曹县的三宝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成立,合作社从刚开始的100多亩地、十几户社员,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亩地、70多户社员。“除了种植黑小麦还搞加工,黑麦面粉、面条、速溶炒面等都已推向了市场。”合作社理事长郭玉宝说,“黑小麦加工成面条,利润翻番。”
“‘三产融合’是合作社发展的必然,下一步不同功能、类别、区域的合作社将联合或联盟,并组建联合社等组织抱团发展。”王勇说。
(2017年8月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